景文,原名周顺昌,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84,卒于公元1626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景文,号蓼洲。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授福州推官。
捕治税监高寀爪牙。
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力杜请托,抑侥幸。
不久辞官回乡。
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曾手呼魏忠贤名,骂不绝口。
魏党矫旨派旗尉赴苏逮捕,吴中为之发生民变。
至京后,在狱中遇害。
崇祯初谥忠介。
有《烬余集》。
生卒年:1584-1626
景文,原名周顺昌,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84,卒于公元1626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景文,号蓼洲。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授福州推官。
捕治税监高寀爪牙。
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力杜请托,抑侥幸。
不久辞官回乡。
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曾手呼魏忠贤名,骂不绝口。
魏党矫旨派旗尉赴苏逮捕,吴中为之发生民变。
至京后,在狱中遇害。
崇祯初谥忠介。
有《烬余集》。
生卒年:1584-1626
【注释】: 1. 甲寅:作者在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的冬天所作的梦。 2. 梦社:指作者与友人的聚会场所。 3. 分飞:离别。 4. 我:指诗人自己。 5. 尔:指作者的兄弟,即诗中的“尔”字所代。 6. 尔我忽:忽然的意思。 7. 黯然:悲伤的样子。 8. 猿多雁少:指猿猴众多而大雁稀少。 9. 书难寄:书信难以传递。 10. 冻雪寒云:指天气寒冷,大雪封山。 11. 情益牵:情感更受牵连
【注释】 1. 寄怀乾岳年兄:写给寄居在乾州、号为“乾岳”的哥哥。年兄,即年老的友人。 2. 三十功名淹海国:指三十年的功名被淹没在茫茫大海里,形容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淹,淹没。 3. 百年心事吊荒台:指一生心愿系念着荒废的故土。吊,怀念。 4. 壮怀:壮阔胸怀。自觉愁中尽:自己认为忧愁已消。 5. 转:反而(指心情)。徘徊:犹豫不决,不决定主意。 【译文】 满腔的思念向谁倾诉开去
解析: 第1句:“一到都门岁几更,天南天北不胜情。” - 诗句解释: 到达京城时,时间已经过了一年。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我都感到无比的深情。 - 关键词注释: 到 - 到达;都门 - 首都;岁几更 - 时间已过一年。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深厚的情感,无论身在何处,心始终与家乡相连。 第2句:“秦关戎马闻时急,闽海风涛见欲惊。” - 诗句解释: 听说边关战事紧张
赠浒墅关尹 天寒日暮欲何之,闻道轻装已驾时。 且喜雄心仍自在,莫嗟分手未为期。 凤川波浪愁行色,马岭风烟绝梦思。 此去长安霜雪苦,嘱君珍重岁寒姿。 注释与赏析: 1. “天寒日暮欲何之”:“天寒”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景象,“日暮”暗示时间已经接近傍晚,这种景象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或告别的情绪。在这里,它可能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此地,前往其他地方。“欲何之”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好奇和期待。 2.
序 丙寅三月十五日余被逮越宿朱德升朱完天邹虚王殷汝劼同卧县署相对谈笑虚王汝劼各出素扇索书遂录壬戌南还留别文起孟长之作嗟乎在今日又增一罪案矣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字升)于公元1563年(明正德八年)所作,时杨慎因触怒权贵而遭逮捕。诗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作者的心情。 客途无复附书频,此夕衔杯怆别辰。 “客途无复附书频”意味着由于政治原因,杨慎无法频繁书信来往。而“此夕衔杯怆别辰”
解析 序 丙寅三月十五日余被逮越宿朱德升朱完天邹虚王殷汝劼同卧县署相对谈笑虚王汝劼各出素扇索书遂录壬戌南还留别文起孟长之作嗟乎在今日又增一罪案矣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作者在被捕后,与其他官员共度时光并相互安慰的情境。 抗手悲歌出帝都,几行愤泪洒征途。 抗手悲歌出帝都,几行愤泪洒征途。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从皇宫出来,带着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踏上了征途。
秋斋偶成寄华子仲通 清萧竹叶含秋露,静寂苔花吐晓烟。 孤鹤一声天外落,道人何处问安禅。 注释: 清萧:指秋天的箫声。竹叶含秋露:形容秋风中,竹叶上的露珠在风中闪烁。 静寂:寂静无声。苔花:苔藓上的小花。吐晓烟:吐露出清晨的雾气。 孤鹤一声天外落:比喻鹤声从高空传来,如同从天外落下。 道人:道士,这里指的是华子仲通。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卷
【解析】 1. “南度”:指妻子的娘家。这里泛指妻子所住之地。2. “经秋”:一作“经岁”。3. “淹”:滞留,停留。4. “一番”:一遍。5. “风辞别叶频惊枕”,意思是说秋风送来落叶声,频频惊醒了枕上的人,这里用落叶比喻飘零不定的妻子。6. “月引愁心忽入帘”:意思是说夜来月色撩人,愁思突然进入室内。“月引”即“月惹”,意思是说夜来明月照人。7. “脾疾”:病在脾脏。8.
【赏析】 此诗写梅,以梅喻人。咏梅不重形貌而重精神,不尚艳丽而尚高洁,不慕富贵而爱清贫,不贪享乐而求淡泊,不拘小节而守大义,不图虚名而求实绩,不图名利而求人格。诗人赞美梅花的品格,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寄寓着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起句“春半梅将尽,中庭尚一枝”,是说到了春天的一半,梅花已经快要凋谢了,庭院里只余下一株梅树,这株梅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是对梅花生命力的赞美
赴闽路占 半载联镳驻帝京,都门一别又分行。 海波遥挹南天转,闽树高连西塞横。 旅店夜灯孤照影,驿梅寒雨暗流声。 八闽三晋皆王土,共咏甘棠万古情。 译文: 半年后我们再次并肩骑马前往帝都,分别时又各自踏上了不同的路程。 海波遥指南方天空在转动,闽地的树木高耸着与西边的山峦相接。 旅店里夜晚的灯光孤独地映照出人影,驿站中的梅花被冷雨笼罩发出微弱的声音。 福建和山西都是帝王的土地
姚恭是明代诗人,字心翼,一作号云响,又号允之。 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位有着深厚社会影响力的官员。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了解和研究姚恭及其创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季孟莲(1596—1643)是明代的著名诗人,字叔房,号石莲。季孟莲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季孟莲的出生背景对他的艺术成就有着重要影响。他是明末无为州人,一个地理位置偏远但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的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作灵感。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