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贼帅臧霸袭琅邪相萧建于莒,破之。霸得建资实,许以赂布而未送,布自往求之。其督将高顺谏曰:“将军威名宣播,远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赂!万一不克,岂不损邪?”布不从。既至莒,霸等不测往意,固守拒之,无获而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所将七百馀兵,号令整齐,每战必克,名“陷陈营”。布后疏顺,以魏续有内外之亲,夺其兵以与续,及当攻战,则复令顺将,顺亦终无恨意。布性决易,所以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岂可数乎!”布知其忠而不能从。
曹操遣议郎王誧以诏书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使与吕布及吴郡太守陈瑀共讨袁术。策欲得将军号以自重,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策治严,行到钱唐,瑀阴图袭策,潜结祖郎、严白虎等,使为内应。策觉之,遣其将吕范、徐逸攻瑀于海西;瑀败,单骑奔袁绍。

《资治通鉴》中的诗句,首先呈现了一段历史事件。东汉末年,曹操派遣议郎王誧前往江东拜孙策为骑都尉,并授予其乌程侯的爵位和会稽太守的官职,同时命令他与吕布及吴郡太守陈瑀共同讨伐袁术。

“建安二年(197年),臧霸袭击琅琊相萧建于莒,破之。”此诗句描述了臧霸和萧建之间的冲突。臧霸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他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政治斗争中也显示了他的智慧。此次攻击不仅是对萧建政权的打击,也是对当时局势的一种表态。臧霸通过这次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实力和影响力。

“布自往求之。其督将高顺谏曰:‘将军威名宣播,远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赂!万一不克,岂不损邪?’布不从。”此诗句反映了吕布的性格特点。吕布虽然勇猛,但在关键时刻缺乏决断力。他的部下高顺劝阻他不要私自寻求财物,否则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声誉。然而,吕布并未接受高顺的建议,这可能反映了他的自负和冲动性格。

“既至莒,霸等不测往意,固守拒之,无获而还。”此诗句描绘了臧霸和萧建之间的战斗场面。臧霸到达莒县后,萧建采取了守势,拒绝与臧霸接触。由于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最终不得不撤退。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所将七百馀兵,号令整齐,每战必克,名‘陷陈营’”。此诗句称赞了高顺的才能和品质。尽管高顺的外貌并不引人注目,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坚定和勇气。他的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充满力量,能够激励士兵奋勇向前。

“布后疏顺,以魏续有内外之亲,夺其兵以与续,及当攻战,则复令顺将,顺亦终无恨意。”此诗句反映了吕布对待忠诚部下的态度。尽管他对高顺有所猜疑,但最终还是信任并重用了魏续,并且在需要时再次让高顺出征。这种决策体现了吕布善于用人的一面。

“布性决易,所以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岂可数乎!”布知其忠而不能从。”此诗句表达了吕布的性格缺点。吕布做事果断,但他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容易因一时冲动而犯错。

这段诗句不仅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还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更深入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