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陈王宠有勇,善弩射。黄巾贼起,宠治兵自守,国人畏之,不敢离叛。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是时王侯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或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而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之,有众十馀万。及州郡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袁术求粮于陈,骆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
秋,九月,司空曹操东征袁术。术闻操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等于蕲阳以拒操;操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时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术由是遂衰。操辟陈国何夔为掾,问以袁术何如,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其可得乎!”操曰:“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术所用,亡,不亦宜乎!”操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夔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沛国许褚,勇力绝人,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坚壁以御外寇,淮、汝、陈、梁间皆畏惮之,操徇淮、汝,褚以众归操,操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焉。故太尉杨彪与袁术昏姻,曹操恶之,诬云欲图废立,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乎!”操曰:“此国家之意。”融曰:“假使成王杀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操使许令满宠按彪狱,融与尚书令荀彧皆属宠曰:“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操,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白,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操即日赦出彪。初,彧、融闻宠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出,乃更善宠。彪见汉室衰微,政在曹氏,遂称脚挛,积十馀年不行,由是得免于祸。
《资治通鉴》中关于东汉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的记载,涉及了多方面的事件和人物,包括政治、军事以及历史评价等方面的信息。以下是对这一卷书的主要解读与分析:
- 政治改革:
- 在这一年中,献帝实行了大赦,并改元,显示出其试图恢复和稳定国内秩序的努力。
- 尽管献帝试图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但他的行动也引发了地方军阀之间的猜疑和冲突,如董承和张杨试图迎回献帝以强化中央集权,但最终失败。
- 军事行动:
- 献帝派遣使者试图从地方将领那里获取支持,但结果并不乐观。例如,袁术攻击刘备争夺徐州,刘备虽然成功保卫下邳,但也损失惨重。
- 韩暹、杨奉等地方势力之间的冲突也是这一年的重点之一。韩暹和胡才、杨奉的战斗发生在闻喜,而韩暹的驻扎地点也在闻喜附近。
- 外交困境:
- 献帝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内部的纷争,比如派使者到其他军阀营中求援,但收效甚微。杨奉等人听从诏命护送献帝返回洛阳,但中途又发生变故。
- 袁术对刘备的攻击导致刘备不得不撤退,并在途中再次战败。同时,吕布也被邀请参与这场战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有效支援刘备。
《资治通鉴》中的这些记载提供了一幅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的复杂画面。献帝虽尝试改革以稳定局势,但面对地方军阀的强烈反应和内部矛盾,他的努力显得力不从心,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