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秋,九月,顺等破沛城,虏备妻子,备单身走。曹操欲自击布,诸将皆曰:“刘表、张绣在后,而远袭吕布,其危必也。”荀攸曰:“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从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操曰:“善!”此行,泰山屯帅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皆附于布。操与刘备遇于梁。进至彭城。陈宫谓布:“宜逆击之,以逸击劳,无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来攻,蹙著泗水中。”冬,十月,操屠彭城。广陵太守陈登率郡兵为操先驱,进至下邳。布自将屡与操战,皆大败,还保城,不敢出。
操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惧,欲降。陈宫曰:“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若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馀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则将军救于外。不过旬月,操军食尽,击之,可破也。”布然之,欲使宫与高顺守城,自将骑断操粮道。布妻谓布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独舍而归我。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复为将军妻哉!”布乃止,潜遣其官属许汜、王楷求救于袁术。术曰:“布不与我女,理自当败,何为复来?”汜、楷曰:“明上今不救布,为自败耳。布破,明上亦破也。”术乃严兵为布作声援。布恐术为女至,故不遣救兵,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操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复还。河内太守张杨素与布善,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十一月,杨将杨丑杀杨以应操,别将眭固复杀丑,将其众北合袁绍。杨性仁和,无威刑,下人谋反发觉,对之涕泣,辄原不问,故及于难。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起于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终于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事件。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吕布、袁术、刘备等人各拥实力,相互争斗。曹操在北方建立曹魏政权,与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汉纪五十四》中,吕布被描述为一位勇猛而狡猾的将领,他与刘备关系紧张,最终导致了双方的破裂。陈宫为刘备出谋划策,希望利用曹操的弱点进行反击,但最终未能成功。
《汉纪五十四》详细记录了曹操对徐州的攻击经过。起初,曹操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与吕布的冲突,但被吕布拒绝。随后,曹操派遣夏侯惇等将领前往救援。然而,由于吕布的坚守和曹操的战术失误,徐州最终落入吕布手中。
《汉纪五十四》中的曹操形象复杂多变。一方面,他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决策;另一方面,他也显示出了对局势的担忧和犹豫。这些性格特点使得曹操在处理政治事务时显得更加人性化,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汉纪五十四》还描述了曹操如何对待手下将领,特别是陈宫的建议。虽然陈宫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由于曹操自身的局限性和性格特点,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采纳和执行。这也反映了曹操在用人方面的某些不足。
《汉纪五十四》还揭示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尽管刘备曾试图说服曹操共同对抗吕布,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这不仅展示了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也展示了刘备的无奈和困境。
《汉纪五十四》中还描述了曹操与袁术、吕布之间的关系。曹操在面对这些强敌时,表现出了他的坚韧和决心。他不仅积极寻求盟友和力量支持,还通过外交手段和内部斗争来削弱对手的实力和影响力。
{# 诗句赏析 #}
《汉纪·汉纪五十四》原文如下:
“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董承、张杨欲以天子还雒阳,杨奉、李乐不欲,由是诸将更相疑贰。”
译文如下:
春天,正月,癸酉日,朝廷宣布大赦,更改年号。董承和张杨想要用天子回到洛阳,但杨奉和李乐不同意,因此各将领产生了猜疑和分歧。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汉朝建安元年(196年)春季发生的一件重要事件。当时,董承和张杨计划让皇帝回到洛阳,而杨奉和李乐则不同意。这种意见不合导致各将领之间产生猜疑和分歧。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紧张,各方势力纷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