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威将军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欲益昱兵二千,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少兵,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绍闻昱兵少,果不往,操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矣!”
袁绍遣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沮授曰:“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夏,四月,曹操北救刘延。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必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邀之。操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以疾辞。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绍军至延津南,操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操曰:“勿复白。”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操顾攸而笑。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操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操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丑与颜良,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之,绍军夺气。
诗句赏析
《资治通鉴》中的程昱守城与曹操增兵策略分析
- 诗句原文
- 七百兵守鄄城:程昱在鄄城中只携带七百名士兵进行防守,面对强大的袁绍军队,显示出极高的军事智慧。
- 曹操欲益昱二千:曹操听闻袁绍南渡的消息后,计划增加对程昱的兵力支持,但被程昱婉拒。
- 译文对照
- 程昱拒绝增兵:程昱拒绝接受曹操增派的两千兵力,他的理由是基于对袁绍军力的评估以及战略上的考虑。他认为,如果袁绍得知自己兵力减少,很可能会选择不进攻,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斗损失,又可以保持自己的防御优势。
- 关键词解析
- 袁绍: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强敌,拥有众多兵马,自认为天下无敌。
- 程昱:振威将军,智勇双全,在保卫鄄城的战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
- 赏析
- 策略考量:程昱的拒绝并非无理,他的决策基于对当前形势的精准判断。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盲目增兵可能导致两败俱伤,而保留现有的兵力则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更大的作用。
- 心理战术:通过拒绝增兵,程昱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心理战的作用,使曹操意识到袁绍不会轻易发动攻势。
-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这是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军阀之间的争斗不仅关系到各自的生死存亡,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兴衰。
- 袁绍的力量对比:袁绍凭借其庞大的兵力和声势,一度被认为是无人能敌的存在。然而,他的骄傲和轻敌最终导致了其失败的结局。
- 人物性格
- 程昱的军事才能:程昱在坚守鄄城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头脑。他能够准确把握敌人的动向和自身的实力,从而作出最有利于自己方的决策。
- 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程昱这样的将领总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 社会影响
- 对历史的影响:程昱的守城策略和曹操的增兵决策,都是当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战争特点和人们的智慧。
- 对后世的启示:这些事件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它们的成功或失败都能为后来的决策提供借鉴和思考。
- 结论
- 总结:通过对《资治通鉴》中程昱守城与曹操增兵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古代将领如何在复杂的战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铭记并学习。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判断力,以期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