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后杨氏将出宫,超恐其挟珍宝,命索之。杨氏曰:“尔兄弟不义,手刃相屠。我旦夕死人,安用宝为!”超又问玉玺所在,杨氏曰:“已毁之矣。”后有美色,超将纳之,谓其父右仆射桓曰:“后若自杀,祸及卿宗!”桓以告杨氏。杨氏曰:“大人卖女与氐以图富贵,一之谓甚,其可再乎!”遂自杀,谥曰穆后。桓奔河西王利鹿孤,利鹿孤以为左司马。
三月,孙恩北趣海盐,刘裕随而拒之,筑城于海盐故治。恩日来攻城,裕屡击破之,斩其将姚盛。城中兵少不敌,裕夜偃旗匿众,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裕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争入城。裕奋击,大破之。恩知城不可拔,乃进向沪渎,裕复弃城追之。
海盐令鲍陋遣子嗣之帅吴兵一千,请为前驱。裕曰:“贼兵甚精,吴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势。”嗣之不从。裕乃多伏旗鼓,前驱既交,诸伏皆出。裕举旗鸣鼓,贼以为四面有军,乃退。嗣之追之,战没。裕且战且退,所领死伤且尽,至向战处,令左右脱取死人衣以示闲暇。贼疑之,不敢逼。裕大呼更战,贼惧而退,裕乃引归。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 晋纪三十四
重光赤奋若,尽玄黓摄提格,凡二年。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公元四零一年)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
赏析:
在《资治通鉴》中,这段记载描述了晋安皇帝在位期间的一件重大事件——即武威王利鹿孤企图称帝。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权力动态,也体现了个人野心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文中通过详细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示了朝堂之上的权力博弈和群臣之间的劝谏、反对,以及最终的拒绝,揭示了古代君王在面对臣子提议时的不同应对策略和态度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是晋安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对当时的国家政策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个体野心对政治进程的影响,也体现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如何通过明智的决策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权力的行使必须谨慎,任何超越法律和道德界限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在面对权力诱惑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种历史的记录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人类行为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