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玄使御史杜林防卫会稽文孝王道子至安成,林承玄旨,鸩道子,杀之。
沮渠蒙逊所署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奔西凉。蒙逊闻之,笑曰:“吾待中庸,恩如骨肉,而中庸不我信,但自负耳,孤岂在此一人邪!”乃尽归其孥。西凉公暠问中庸曰:“我何如索嗣?”中庸曰:“未可量也。”暠曰:“嗣才度若敌我者,我何能于千里之外以长绳绞其颈邪?”中庸曰:“智有短长,命有成败。殿下之与索嗣,得失之理,臣实未之能详。若以身死为负,计行为胜,则公孙瓚岂贤于刘虞邪?”暠默然。
袁虔之等至长安,秦王兴问曰:“桓玄才略何如其父?卒能成功乎?”虔之曰:“玄乘晋室衰乱,盗据宰衡,猜忌安忍,刑赏不公。以臣观之,不如其父远矣。玄今已执大柄,其势必将篡逆,正可为他人驱除耳。”兴善之,以虔之为广州刺史。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二 · 晋纪三十四
太尉桓玄派遣御史杜林前去防卫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至安成,杜林秉承桓玄的旨意,最终将司马道子投毒致死。沮渠蒙逊所任命的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变,投奔西凉,沮渠蒙逊听闻此事后,笑着说:“我对待梁中庸,恩情如同骨肉一般深厚,然而中庸并不信任我,只是自负罢了,孤难道只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吗?”于是,他将所有家人都归回了自己的掌控。
诗句原文与译文:
- 原文:太尉玄使御史杜林防卫会稽文孝王道子至安成,林承玄旨,鸩道子,杀之。
- 译文:太尉桓玄命令御史杜林保护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前往安成,杜林接受桓玄的命令,最后投药毒死了司马道子。
- 原文:沮渠蒙逊所署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奔西凉。
- 译文:沮渠蒙逊任命的西郡太守梁中庸背叛朝廷,投奔西凉。
- 原文:蒙逊闻之,笑曰:“吾待中庸,恩如骨肉,而中庸不我信,但自负耳,孤岂在此一人邪!”
- 译文:沮渠蒙逊听说这件事后,笑着说:“我对梁中庸如同对待手足般地厚待,然而中庸却不信任我,只是自负而已。孤难道只存在于这一个人身上吗?”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两位重要人物的命运变迁,揭示了权谋斗争的残酷性。桓玄对司马道子的处置显示了他对忠诚的漠视和对权力的渴望,而梁中庸的背叛则反映了个人野心与背叛行为的后果。这些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