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辽东公翟黑子有宠于帝,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觉,黑子谋于高允曰:“主上问我,当以实告,为当讳之?”允曰:“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不可重为欺罔也。”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曰:“若首实,罪不可测,不如讳之”黑子怨允曰:“君奈何诱人就死地!”入见帝,不以实对,帝怒,杀之。帝使允授太子经。及崔浩被收,太子召允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允曰:“为何等事也?”太子曰:“人自知之。”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真密旦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允,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臣向问,皆云浩所为。”帝问允:“信如东官所言乎?”对曰:“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匄其生耳,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帝顾谓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遂赦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七》是宋代历史文献,由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所编纂。本文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并提供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原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五 · 宋纪七

初,辽东公翟黑子有宠于帝,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觉,黑子谋于高允曰:“主上问我,当以实告,为当讳之?”允曰:“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不可重为欺罔也。”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曰:“若首实,罪不可测,不如讳之”黑子怨允:“君奈何诱人就死地!”入见帝,不以实对,帝怒,杀之。帝使允授太子经。及崔浩被收,太子召允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允曰:“为何等事也?”太子曰:“人自知之。”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真密旦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允,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臣向问,皆云浩所为。”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应灭族,不敢虚妄。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匄其生耳,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帝顾谓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遂赦之。

  1. 译文
  • 初始时期,辽东公翟黑子在得到皇帝的宠爱,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一千匹布作为赏赐。事情败露后,翟黑子与高允商量说:“皇上问我的时候,我应该如实回答,应该隐瞒一些什么吗?”高允回答说:“您是朝廷中的宠臣,如果有罪的话,首先说实话,也许能得到宽恕,不可以再欺骗皇上了。”中书侍郎崔览和公孙质地:“如果您坦白了,您的罪行就无法预料了,还是不要隐瞒吧。”翟黑子怨恨高允:“你为什么引诱我走向绝路呢?”他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没有如实回答,皇帝大怒,杀了他。皇帝派遣高允去教导太子。到了崔浩被捕获的时候,太子召见了高允到东宫,并且让他在那里留宿。第二天早晨,高允与太子一同上朝,到达宫门时,太子对他说:“进见陛下的时候,我会引导您;如果陛下问到,您就依照我所说的回答。”高允说:“是什么样的问题呢?”太子说:“自己知道。”太子见到皇帝,说“高允小心谨慎而且非常卑微;制作国书的是崔浩,请求宽恕他的死罪。”皇帝召见了高允,问道:“《国书》都是崔浩所做吗?”高允回答说:“《太祖记》,是前著作郎邓渊所做;《先帝记》和《今记》,我和崔浩共同制作。然而崔浩所负责的部分多些,只是负责总裁而已;至于撰写文章,我的工作量比崔浩大。”皇帝生气地说:“高允的罪行比崔浩更严重,凭什么能够存活下来呢?”太子害怕了,说:“上天威严严肃,我是一个小小的臣子,混乱失序罢了。我刚才询问的时候,都说是崔浩所做的。”皇帝问高允:“真的像太子所说那样吗?”高允回答说:“臣的罪应当诛灭九族,不敢说谎。殿下因为臣侍讲时间很久,怜悯臣,想保住臣的性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问过臣,臣也不敢胡言乱语。”皇帝看着太子说:“正直啊!这是人情所难做到的事情,而高允能够做到!临终不变口供,诚信啊;为臣不会欺骗君主,贞节啊。应该特别除去他的罪行来表彰他。”于是赦免了他。
  1. 注释
  • ① “辽东公”指的是翟黑子,他是北魏的一位高级官员。
  • ② “奉使”指的是奉命外出执行任务。
  • ③ “布千匹”指的是赐给翟黑子的赏物。
  • ④ “首实”即承认错误。
  • ⑤ “制由崔浩”意味着权力由崔浩控制。
  • ⑥ “微贱”即地位卑下。
  • ⑦ “东宫”指的是太子所在的宫殿。
  • ⑧ “侍讲”指担任教授工作。
  1. 赏析
  • 该诗通过描述翟黑子和高允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对话,展现了两位大臣之间的复杂关系。翟黑子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而被派往外地执行任务,但他未能如实报告自己的行为。高允则是一位忠诚于国家和朝廷的官员,他敢于指出翟黑子的罪行,并为其辩护。最终,皇帝为了表彰高允的忠心和正直,赦免了他的死罪。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政治斗争,还展示了忠臣面对权势时的勇气和坚定信念。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