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宗爱,性险暴,多不法,太子恶之。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有宠于太子,颇用事,皆与爱不协。爱恐为道盛等所纠,遂构告其罪,魏主怒,斩道盛等于都街,东宫官属多坐死,帝怒甚。戊辰,太子以忧卒。壬申,葬金陵,谥曰景穆。帝徐知太子无罪,甚悔之。
秋,七月,丁亥,魏主如阴山。
青、冀二州刺史萧斌遣振武将军刘武之等击司马顺则、司马百年,皆斩之。癸亥,梁邹平。
萧斌、王玄谟皆坐退败免官。上问沈庆之曰:“斌欲斩玄谟而卿止之,何也?”对曰:“诸将奔退,莫不惧罪;自归而死,将至逃散,故止之。”
九月,癸巳,魏主还平城;冬,十月,庚申,复如阴山。
上遣使至魏,魏遣殿中将军郎法祐来修好。
己巳,魏上党靖王长孙道生卒。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宋纪八

译文:太子刘劭执政精明细致,但中常侍宗爱性格险恶残暴,多有不法之举,太子厌恶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对太子有好感,颇为得势,都与爱不和。爱害怕被道盛等纠察,于是诬告他们的罪行,魏主拓跋焘大怒,将道盛等人斩于都市街头,东宫官属大多受牵连而死,帝怒甚。戊辰,太子因忧卒。壬申,葬于金陵,谥曰景穆。帝渐渐得知太子无罪,甚悔。

赏析:此诗为《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及其对太子刘劭的处置过程。诗中通过魏主拓跋焘与太子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从拓跋焘的愤怒到最终的赦免,再到对过去错误的反省,反映了帝王在权力游戏中的智慧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揭示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也让人深思权力与人性的较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