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和入朝于魏,魏主厚礼之。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公元四五二年)
春,正月,魏所得宋民五千馀家在中山者谋叛,州军讨诛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坐与叛者通谋。赐死。
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秘不发丧。延、疋以皇孙濬冲幼,欲立长君,征秦王翰,置之秘室;提以濬嫡皇孙,不可废。议久不决。宗爱知之,自以得罪于景穆太子,而素恶秦王翰,善南安王余,乃密迎余自中宫便门入禁中,矫称赫连皇后令召延等。延等以爱素贱,不以为疑,皆随入。爱先使宦者三十人持兵伏于禁中,延等入,以次收缚,斩之;杀秦王翰于永巷而立余。大赦,改元承平,尊皇后为皇太后,以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庚午,立皇子休仁为建安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六 · 宋纪八
康和入朝于魏,魏主厚礼之。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公元四五二年)
春,正月,魏所得宋民五千馀家在中山者谋叛,州军讨诛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坐与叛者通谋。赐死。
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秘不发丧。延、疋以皇孙濬冲幼,欲立长君,征秦王翰,置之秘室;提以濬嫡皇孙,不可废。议久不决。宗爱知之,自以得罪于景穆太子,而素恶秦王翰,善南安王余,乃密迎余自中宫便门入禁中,矫称赫连皇后令召延等。延等以爱素贱,不以为疑,皆随入。爱先使宦者三十人持兵伏于禁中,延等入,以次收缚,斩之;杀秦王翰于永巷而立余。大赦,改元承平,尊皇后为皇太后,以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庚午,立皇子休仁为建安王。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六 · 宋纪八
康和入朝于魏,魏主厚待他。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公元四五二年)
春季,正月,北魏从宋朝俘虏的五千多名居民中在中山谋反的人,被州的军队讨伐并诛杀。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因与谋反的人串通阴谋而获罪,被赐死。
魏世祖对景穆太子的追悼无法停止,中常侍宗爱害怕受到惩罚,二月,甲寅日,他弑杀了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秘密不公布帝已死的消息。兰延、和疋认为皇孙刘浚年幼,想立长君;征召秦王刘翰入宫,安置在密室之中;薛提认为刘浚是嫡出的皇孙,不应该废除。讨论很久都没有结果。宗爱了解情况后,自己因为得罪了景穆太子,又一向讨厌秦王刘翰,善于南安王刘余,就秘密地迎接刘余从宫中便门进入皇宫,假称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兰延等人认为宗爱地位低贱,不加怀疑,都跟随他一起进入宫内。宗爱先派三十个宦官手持兵器埋伏在宫内,兰延等人进入后,依次逮捕捆绑,将他们斩首;在永巷杀死了秦王刘翰,然后立刘余为皇帝。实行大赦,更换年号为“承平”,尊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庚午日,立皇子刘休仁为建安王。
赏析:
本文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魏主拓跋焘杀害了其弟元恂及其妻子李氏。文中详细描绘了拓跋焘如何得知消息以及他采取的行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命运的巨大波动。
文章开始时,作者通过叙述北魏与宋朝之间的战争及双方的互动,为后续的事件铺垫了背景。当北魏俘获南朝宋的五千余户居民在中山谋叛时,这些信息被传至北魏朝廷,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当这些民众中的一些人试图反抗北魏的统治时,他们的行动不仅未能成功,反而加速了拓跋焘对叛乱者的清算。
在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拓跋焘对叛变事件的处理方式,特别是他对宗爱的处置,显示了他作为君主的果断和无情。宗爱因其与叛贼有关联而被赐死,这一行为反映了拓跋焘对忠诚与背叛的严格界定。同时,文中也提到了其他几位大臣和宗室成员的命运,如兰延、和疋和薛提等,他们对皇位继承问题的讨论最终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文中还透露了一些关于北魏内部政治斗争的信息。例如,宗爱由于担心自己的性命而采取了秘密行动来支持刘余,这揭示了当时宫廷内权力争夺的复杂性。而拓跋焘对刘余的扶持,也反映出他在维护政权稳定方面的决心。
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北魏时期一段动荡时期的生动描述。它不仅展现了北魏的政治动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权力、忠诚和个人命运的深层思考。通过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回顾,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