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自将骑十万、车十五万两击柔然,度大漠,旌旗千里。柔然处罗可汗远遁,其别部乌硃驾颓等帅数千落降于魏。魏主刻石纪功而还。
初,上在江州,山阴戴法兴、戴明宝、蔡闲为典签;及即位,皆以为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是岁,三典签并以初举兵预密谋,赐爵县男;闲已卒,追赐之。时上亲览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鲁郡巢尚之,人士之末,涉猎文史,为上所知,亦以为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徙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尚之参怀;内外杂事,多委明宝。三人权重当时,而法兴、明宝大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吏部尚书顾觊之独不降意于法兴等。蔡兴宗与觊之善,嫌其风节太峻,觊之曰:“辛毘有言:‘孙、刘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觊之常以为:“人禀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唯应恭己守道;而阇者不达,妄意侥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弟子原著《定命论》以释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八 · 宋纪十
译文:魏主亲自率领一百万骑兵、十五万辆战车进攻柔然,穿过大沙漠,他们的旌旗飘扬在千里之外。柔然国处罗可汗郁久闾吐贺真远远逃走,他的另一个部落乌朱驾颓等人率领几千个帐落向北魏投降。魏主在柔然则刻石记下战功并回国。
注解:魏:即北魏,是当时的强国之一。柔然:古代北匈奴的一个分支,生活在今蒙古高原一带。处罗可汗:柔然国的一位统治者。乌硃驾颓等:柔然国的部众之一,向北魏投降。纪功:记录战功。还:回到。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北魏与柔然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诗中展现了北魏军队的雄壮和胜利,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影响。通过这次战役,北魏进一步扩大了疆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不必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