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大渊献,尽阏逢执徐,凡六年。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己亥,公元四五九年)
春,正月,己巳朔,兗州兵与魏皮豹子战于高平,兗州兵不利。
己丑,以骠骑将军柳元景为尚作令,右仆射刘遵考为领军将军。
己酉,魏河南公伊馛卒。
三月,乙卯,以扬州六郡为王畿,更以东扬州为扬州,徙治会稽,犹以星变故也。
三月,庚寅,以义兴太守垣阆为兗州刺史。阆,遵之子也。
夏,四月,乙巳,魏主立其弟子推为京兆王。
竟陵王诞知上意忌之,亦潜为之备;因魏人入寇,修城浚隍,聚粮治仗。诞记室参军江智渊知诞有异志,请假先还建康,上以为中书侍郎。智渊,夷之弟子也,少有操行。沈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唯江智渊乎!”
是时,道路皆云诞反。会吴郡民刘成上书称:“息道龙昔事诞,见诞在石头城修乘舆法物,习唱警跸。道龙忧惧,私与伴侣言之,诞杀道龙。”又豫章民陈谈之上书称:“弟咏之在诞左右,见诞疏陛下年纪姓讳,往巫郑师怜家祝诅,咏之密以启闻,诞诬讠永之乘酒骂詈,杀之。”上乃令有司奏诞罪恶,请收付廷尉治罪。乙卯,诏贬诞爵为侯,遣之国。诏书未下,先以羽林禁兵配兗州刺史垣阆,使以之镇为名。与给事中戴明宝袭诞。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九·宋纪十一
译文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己亥,公元459年)春,正月己巳朔,兖州兵与北魏皮豹子战于高平,兖州兵不利。己丑,以骠骑将军柳元景为尚作令,右仆射刘遵考为领军将军。己酉,魏河南公伊馛卒。三月乙卯,以扬州六郡为王畿,更以东扬州为扬州,徙治会稽,犹因星变故也。三月庚寅,以义兴太守垣阆为兗州刺史。阆,遵之子也。夏四月乙巳,魏主立其弟子推为京兆王。竟陵王诞知上意忌之,亦潜为之备;因魏人入寇,修城浚隍,聚粮治仗。诞记室参军江智渊知诞有异志,请假先还建康,上以为中书侍郎。
注释
- 卷一百二十九:这是《资治通鉴》的目录之一,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的历史事件。
- 大明三年:指的是459年,这是宋朝孝武帝赵眘的统治年份。
- 己亥:农历日期,即459年正月初一。
- 己巳朔:农历月份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
- 兖州兵:指南朝宋的军队,驻扎在兖州。
- 北魏皮豹子:北魏的一位将领,在高平与南朝宋军交战失败。
- 骠骑将军柳元景:宋朝的一位高级将领,被任命为尚作令。
- 右仆射刘遵考:宋朝另一位高级官员,被任命为领军将军。
- 东扬州:东晋时期的行政区划,后被改为扬州。
- 会稽: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一带,当时是南朝宋的都城。
- 垣阆:字遵考,是宋朝义兴太守,后来被任命为兖州刺史。
- 竟陵王诞:宋朝的宗室成员,他预感到皇帝对自己的不满,因此采取了预防措施。
- 江智渊:竟陵王诞的记室参军,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竟陵王有反叛的意图,便请求提前回到建康。
- 沈怀文:唐朝宰相,对江智渊的评价很高。
- 息道龙、陈谈之:两位都是吴郡(今江苏苏州)的人物,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有悖常理。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宋明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通过描绘具体的战争事件和人物活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紧张和社会动荡。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写作手法上,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例如,“兖州兵与魏皮豹子战于高平,兖州兵不利”一句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传达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无奈。此外,诗中还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如“竟陵王诞知上意忌之”,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在结构布局上,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这种结构安排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脉络。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描写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宋代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