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伏名敦可汗残暴,其臣侯医垔石洛候数谏止之,且劝其与魏和亲。伏名敦怒,族诛之,由是部众离心。八月,柔然寇魏边,魏以尚书陆睿为都督,击柔然,大破之。睿,丽之子也。初,高车阿伏至罗有部落十馀万,役属柔然。伏名敦之侵魏也,阿伏至罗谏,不听。阿伏至罗怒,与从弟穷奇帅部落西走,至前部西北,自立为王。国人号曰“候娄匐勒”,夏言天子也;号穷奇曰“候倍”,夏言太子也。二人甚亲睦,分部而立,阿伏至罗居北,穷奇居南。伏名敦追击之,屡为阿伏至罗所败,乃引众东徙。
九月,辛未,魏诏罢起部无益之作,出宫人不执机杼者。冬,十月,丁未,又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是时,魏久无事,府藏盈积。诏尽出御府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矢刀钤十分之八,外府衣物、缯布、丝纩非供国用者,以其太半班赉百司,下至工、商、皁隶,逮于六镇边戍,畿内鳏、寡、孤、独、贫、癃,皆有差。
下面是对柔然伏名敦可汗残暴及其臣侯医垔石洛候数谏止之事的逐句解析:
诗句
柔然伏名敦可汗残暴,其臣侯医垔石洛候数谏止之,且劝其与魏和亲。伏名敦怒,族诛之,由是部众离心。八月,柔然寇魏边,魏以尚书陆睿为都督,击柔然,大破之。
译文
柔然伏名敦可汗极其残暴无情,他的大臣侯医垔石洛候不断劝谏他停止这种暴行,并且建议他与北魏和亲。但伏名敦对此非常愤怒,将侯医垔石洛候处死,导致部众心生叛意。到了八月,柔然人侵掠北魏边境,北魏任命尚书陆睿为都督,率军出击柔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注释
- 柔然:古族名,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
- 伏名敦:柔然汗国的一位国王。
- 臣:指侯医垔石洛候,是柔然汗国的大臣。
- 谏止之:多次劝说伏名敦不要继续进行残暴的统治。
- 和亲:古代一种外交手段,通过联姻等手段来缓和国家间的紧张关系。
- 族诛之:处死全部族人,表明了北魏对柔然的强硬态度。
- 部众离心:指的是部众因伏名敦的暴政而产生离心离德的情绪。
- 寇魏边:侵犯魏国边境。
- 尚书:官名,负责处理国家的行政事务。
- 都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陆睿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大破之:彻底击败柔然的军队。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柔然汗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外部压力下的生存挑战。诗中的“伏名敦”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既有着对权力的追求,又有着对民众疾苦的忽视。他的臣子“侯医垔石洛候”虽然多次劝阻,却最终未能改变统治者的决定,这反映出那个时代政治决策往往缺乏足够的民主参与机制和深思熟虑的过程。
另一方面,诗歌也展示了北魏政府的决心和力量。以尚书陆睿为都督,显示出政府对平定柔然侵略的决心以及利用军事手段维护边疆稳定的能力。陆睿的胜利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也是对柔然统治阶级残暴统治的一种回应,展现了古代边防政策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柔然汗国统治者的残暴行径和北魏政府的军事反击,深刻揭示了当时边疆不稳定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反映了古代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和军事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