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甲午,上殷祭太庙。
庚戌,魏以安定王休为大司马,特进冯诞为司徒。诞,熙之子也。
魏太极殿成。
十二月,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魏主甚重齐人,亲与谈论。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主甚惭。
上使太子家令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审之于上。上曰:“袁粲自是宋室忠臣。”约又多载宋世祖、太宗诸鄙渎事。上曰:“孝武事迹,不容顿尔。我昔经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删除。
是岁,林邑王范阳迈之孙诸农,帅种人攻范当根纯,复得其国。诏以诸农为都督缘海诸军事、林邑王。
魏南阳公郑羲与李冲婚姻,冲引为中书令。出为西兗州刺史,在州贪鄙。文明太后为魏主纳其女为嫔,征为秘书监。及卒,尚书奏谥曰宣。诏曰:“盖棺定谥,激扬清浊。故何曾虽孝,良史载其缪丑;贾充有劳,直士谓之荒公。羲虽宿有文业,而治阙廉清。尚书何乃情遗至公,愆违明典!依《谥法》:‘博闻多见曰文,不勤成名曰灵。’可赠以本官,加谥文灵。”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共计300多万字。该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誉为“历史之镜”。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的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 冬,十月,甲午,上殷祭太庙:
- 诗意与译文:《资治通鉴》记载了齐武帝在冬天的某一天,即十月甲午日,进行了一次祭祀活动,地点是在太庙。
- 注释:殷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于祈求神灵保佑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 赏析: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齐武帝在维护国家稳定方面所做的努力。
- 庚戌,魏以安定王休为大司马,特进冯诞为司徒:
- 诗意与译文:同一天的记载中提到,北魏任命了一位名为安定王休的新角色为大司马,同时任命了冯诞为司徒。
- 注释:大司马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而司徒则通常指掌管礼仪和文化教育的官员。
- 赏析:这反映了北魏的政治架构和对文化的重视。
- 魏太极殿成:
- 诗意与译文:北魏完成了太极殿的建设。
- 注释:太极殿是北魏的宫殿之一,其建成意味着北魏政权的巩固。
- 赏析:太极殿的建设标志着北魏政治力量的增强和社会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 十二月,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
- 诗意与译文:十二月间,齐国的司徒参军萧琛和范云访问了魏国。
- 注释:聘是指派遣人员去其他国家或地区交流或访问。
- 赏析:此行为有助于增进南北朝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显示了南朝与北魏之间的政治关系。
- 魏主甚重齐人,亲与谈论:
- 诗意与译文:北魏的主政者非常看重南朝的人才,亲自与他们进行对话讨论。
- 注释:重表示重视,与表示交谈。
- 赏析:这表明南朝的人才在北魏受到尊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交流。
- 上使太子家令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审之于上:
- 诗意与译文:齐武帝派遣太子家令沈约负责撰写《宋书》,并在其中加入了关于袁粲的传记。
- 注释:沈约是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 赏析:此事件反映了齐武帝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巨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展示了人物性格和时代的风貌。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原貌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