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魏主始耕藉田于平城南。
雍州刺史王奂恶宁蛮长史刘兴祖,收系狱,诬其构扇山蛮,欲为乱,敕送兴祖下建康;奂于狱中杀之,诈云自经。上大怒,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阁将军曹道刚将斋仗五百人收奂,敕镇西司马曹虎从江陵步道会襄阳。
奂子彪,素凶险,奂不能制。长史殷睿,奂之婿也。谓奂曰:“曹、吕来,既不见真敕,恐为奸变,正宜录取,驰启闻耳。”奂纳之。彪辄发州兵千馀人,开库配甲仗,出南堂,陈兵,闭门拒守。奂门生郑羽叩头启奂,乞出城迎台使,奂曰:“我不作贼,欲先遣启自申;正恐曹、吕辈小人相陵藉,故且闭门自守耳。”彪遂出,与虎军战,兵败,走归。三月,乙亥,司马黄瑶起、宁蛮长史河东裴叔业于城内起兵,攻奂,斩之,执彪及弟爽、弼、殷睿,皆伏诛。彪兄融、琛死于建康,琛弟秘书丞肃独得脱,奔魏。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齐纪四

二月,魏主耕藉田于平城南

雍州刺史王奂对宁蛮长史刘兴祖心存恶感,将之拘禁并诬陷煽动山蛮谋叛,后下令押送至建康斩首。王奂在狱中自尽,声称自缢,朝廷对此大怒并命吕文显、曹道刚率兵收捕。

司马黄瑶起、裴叔业在城内起事,攻陷王奂府邸,将其及兄弟子侄殷睿皆斩首伏法,而彪兄融、琛死于长安,琛弟肃逃往北魏。

注释:

  •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 “藉田”指的是古代帝王进行春耕仪式,象征祈求丰收与国泰民安。
  • “雍州刺史”是指地方高级官员,负责管理一定区域内的军事、行政事务。
  • “刘兴祖”为宁蛮长史,是当时的政治人物,因被控煽动叛乱而被逮捕审判。
  • “曹虎”是镇西司马,负责从江陵到襄阳的军事防御任务。
  • “魏主”指北魏的皇帝,此处特指魏朝统治下的统治者。
  • “自尽”在这里表示自杀。
  • “文白对照”是一种古籍阅读方式,通过对照文字和白话解释来理解古文献内容。

赏析:
本篇描述了魏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内斗,以及随之而来的血腥镇压。王奂因政治原因被陷害,其家族成员遭牵连被杀,显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司马黄瑶起和裴叔业等人物的起义,虽然未能成功,但也反映了民众对不公和政治腐败的不满与反抗精神。此外,魏主亲自下诏处死王奂的事件也反映出君主权威的强大以及对异己的无情打击。整件事情不仅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也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义之间的微妙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