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良久曰:“卿以朕不从卿北伐之谋乎!”对曰:“非也,所不敢言者,乃建宁耳。”上曰:“建宁,朕之爱子,性英果,艰难时有功,朕岂不知之!但因此为小人所教,欲害其兄,图继嗣,朕以社稷大计,不得已而除之。卿不细知其故邪?”对曰:“若有此心,广平当怨之。广平每与臣言其冤,辄流涕呜咽。臣今必辞陛下去,始敢言之耳。”上曰:“渠尝夜扪广平,意欲加害。”对曰:“此皆出谗人之口,岂有建宁之孝友聪明,肯为此乎!且陛下昔欲用建宁为元帅,臣请用广平。建宁若有此心,当深憾于臣;而以臣为忠,益相亲善,陛下以此可察其心矣。”上乃泣下曰:“先生言是也。既往不咎,朕不欲闻之。”

泌曰:“臣所以言之者,非咎既往,乃欲陛下慎将来耳。昔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鸩杀之,立次子雍王贤。贤内忧惧,作《黄台瓜辞》,冀以感悟天后。天后不听,贤卒死于黔中。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今陛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安有是哉!”卿录是辞,朕当书绅。”对曰:“陛下但识之于心,何必形于外也!”是时广平王有大功,良娣忌之,潜构流言,故泌言及之。泌复固请归山,上曰:“俟将发此议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上良久曰:“卿以朕不从卿北伐之谋乎!”对曰:“非也,所不敢言者,乃建宁耳。”上曰:“建宁,朕之爱子,性英果,艰难时有功,朕岂不知之!但因此为小人所教,欲害其兄,图继嗣,朕以社稷大计,不得已而除之。卿不细知其故邪?”对曰:“若有此心,广平当怨之。广平每与臣言其冤,辄流涕呜咽。臣今必辞陛下去,始敢言之耳。”上曰:“渠尝夜扪广平,意欲加害。”对曰:“此皆出谗人之口,岂有建宁之孝友聪明,肯为此乎!况且陛下昔欲用建宁为元帅,臣请用广平。建宁若有此心,当深憾于臣;而以臣为忠,益相亲善,陛下以此可察其心矣。”上乃泣下曰:“先生言是也。既往不咎,朕不欲闻之。”

泌曰:“臣所以言之者,非咎既往,乃欲陛下慎将来耳。昔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鸩杀之,立次子雍王贤。贤内忧惧,作《黄台瓜辞》,冀以感悟天后。天后不听,贤卒死于黔中。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今陛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安有是哉!”卿录是辞,朕当书绅。”对曰:“陛下但识之于心,何必形于外也!”是时广平王有大功,良娣忌之,潜构流言,故泌言及之。泌复固请归山,上曰:“俟将发此议之。”

注释:

  • 资治通鉴:古代的史书,记载了唐朝的历史事件。
  • :皇帝或君主。
  • 良久:过了一会儿,表示时间很长。
  • 建宁:指唐高宗的儿子李建宁。
  • 广平王:即后来的唐肃宗李亨,唐代宗的儿子。
  • 良娣:皇后的近侍或亲信。
  • 谪(zhé):古代的一种刑罚。
  • 黄台瓜辞:一种寓言诗,用以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不满和忧虑。
  • 黔中:地名,此处指贵州。
  • 书绅:书写在衣带上,常用于提醒自己或记录要点。
  • :等待,待到某种情况发生时。
  • :已经。
  • 慎无:务必,不要。
  • :接近,几乎。
  • :放弃,不再追究。
  • :留下的痕迹。
  • 夙兴夜寐:形容日夜辛勤工作。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 祸水东流:比喻祸乱由内部引起,而不是外部侵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其背后的复杂关系。诗中的对话充满了政治斗争的紧张氛围,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通过对“建宁”和“广平王”这两个角色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品质和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态度和选择。此外,诗中的一些典故和诗词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特点和社会风貌。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