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己丑,以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

五月,辛丑,上以太庙两室破漏,逾月不葺,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俸;亟命中使帅工徒,辍禁中营缮之材以葺之。左补阙韦温谏,以为:“国家置百官,各有所司,苟为堕旷,宜黜其人,更择能者代之。今旷官者止于罚俸,而忧轸所切即委内臣,是以宗庙为陛下所私,而百官皆为虚设也。”上善其言,即追止中使,命有司葺之。

丙辰,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遣使诣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

秋,八月,戊寅,以陕虢观察使崔郾为鄂岳观察使。鄂岳地囊山带江,处百越、巴、蜀、荆、汉之会,土多群盗,剽行舟,无老幼必尽杀乃已。郾至,训卒治兵,作蒙冲追讨,岁中,悉诛之。郾在陕,以宽仁为治,或经月不笞一人,乃至鄂,严峻刑罚。或问其故,郾曰:“陕土瘠民贫,吾抚之不暇,尚恐其惊;鄂地险民杂,夷俗慓狡为奸,非用威刑,不能致治。政贵知变,盖谓此也。”

诗句

1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这是指《资治通鉴》的某一卷,其中记录了唐朝第六代皇帝的事迹。

  1. 夏,四月,己丑:指的是夏季的第四个月,己日为初六。
  2. 以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任命某人为某个地方的行政长官。
  3. 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另一个人被任命为某个地方的行政长官。
  4. 五月,辛丑:指五月的初十。
  5. 上以太庙两室破漏:皇上因为太庙的两个房间破损漏水,决定修补。
  6. 逾月不葺,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俸:一个月后仍未修缮完成,对负责官员进行了处罚。
  7. 亟命中使帅工徒辍禁中营缮之材以葺之:迅速命令宦官带领工匠停止使用宫中的材料来修复。
  8. 左补阙韦温谏:左补阙(一种官职)韦温提出建议。
  9. 以为…宜黜其人,更择能者代之:他认为应当撤换这些人,而应当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10. 今旷官者止于罚俸,而忧轸所切即委内臣:目前只有罚俸作为处理措施,而真正担忧的事情都交给宦官处理。
  11. 是以宗庙为陛下所私,而百官皆为虚设也:因此,皇帝认为宗庙是他个人的,而其他官员只是摆设,没有实际作用。

译文

在夏季的第四个月份,皇上任命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
五月十日,皇上因为太庙的两个房间破损漏水,一个月后仍未修缮完成,对负责官员进行了处罚。左补阙韦温提出建议,认为应该撤换这些人,而真正担忧的事情却交给宦官处理。因此,皇帝认为宗庙是他个人的,而其他官员只是摆设,没有实际作用。

注释

  • 资治通鉴: 是一本古代中国的重要历史著作,由宋代司马光主编。
  • 卷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 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第244卷,记录的是唐朝第六代皇帝李德裕的事迹。
  • 夏,四月,己丑: 指的是夏季的第四个月,己日为初六。
  • 以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任命某人为某个地方的行政长官。
  • 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 另一个人被任命为某个地方的行政长官。
  • 五月,辛丑: 指五月的初十。
  • 上以太庙两室破漏: 皇上因为太庙的两个房间破损漏水。
  • 逾月不葺,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俸: 一个月后仍未修缮完成,对负责官员进行了处罚。
  • 亟命中使帅工徒辍禁中营缮之材以葺之: 迅速命令宦官带领工匠停止使用宫中的材料来修复。
  • 左补阙韦温谏: 左补阙(一种官职)韦温提出建议。
  • 以为…宜黜其人,更择能者代之: 因此,皇帝认为宗庙是他个人的,而其他官员只是摆设,没有实际作用。
  • 今旷官者止于罚俸,而忧轸所切即委内臣: 目前只有罚俸作为处理措施,而真正担忧的事情都交给宦官处理。
  • 是以宗庙为陛下所私,而百官皆为虚设也: 因此,皇帝认为宗庙是他个人的,而其他官员只是摆设,没有实际作用。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中的一些特点。皇帝对于宗庙的保护显示出个人情感的深厚,但同时也反映出他可能过于依赖宦官的处理方式。这种态度可能导致朝廷内部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一些重要事务得不到妥善处理。同时,这也体现了唐代官场中的等级和权力结构,以及宦官与朝臣之间可能存在的权力斗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动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