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言于晋王曰:“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乌合,利于速战,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且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广野,可以驰突。今压贼垒门,骑无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吾虚实,则事危矣。”王不悦,退卧帐中,诸将莫敢言。德威往见张承业曰:“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承业入褰帐抚王曰:“此岂王安寝时耶!周德威老将知兵,其言不可忽也。”王蹶然兴曰:“予方思之。”时梁兵闭垒不出,有降者,诘之,曰:“景仁方多造浮桥。”王谓德威曰:“果如公言。”是日,拔营,退保高邑。
诗句:
德威言于晋王曰:“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乌合,利于速战,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且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广野,可以驰突。今压贼垒门,骑无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吾虚实,则事危矣。”
译文:
周德威对晋王说:“敌军的势力非常强大,应该按兵不动等待他们衰落。”晋王说:“我孤军深入敌境,是为了救助处于危难中的百姓。三镇的军队都是临时聚集起来的,利于快速决战。你却主张按兵不动,为什么?”周德威说:“镇州和定州的兵马擅长防守,但不利于在野外作战。而且我们依靠的是骑兵,适合在宽阔的平原上快速突击。如今如果我们压住敌人的营垒,骑兵就无处发挥他们的威力。况且我军人数少,敌军人多,如果被敌人知道了我方的虚实,那就危险了。”
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记录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编。
- 卷二百六十七:指《资治通鉴》的第267卷,这是关于后梁的部分。
- 后梁纪二:指的是后梁的历史时期,即五代十国的后梁时期。
- 德威:周德威是当时后梁的一位将领。
- 晋王:这里指的是后梁的国王。
- 贼势甚盛:形容敌军的势力非常强大。
- 按兵:停止军事行动,等待时机。
- 按兵持重:谨慎对待军事行动,避免轻率行动。
- 镇、定之兵:指镇州和定州的军队,这两个地方的兵力较强。
- 长于守城:善于防守城市。
- 短于野战:不擅长在开阔的田野上作战。
- 骑无所展其足:意思是骑兵无法施展其优势。
- 景仁方多造浮桥:指晋王刚刚听说敌军正在建造浮桥。
- 周德威老将知兵:指周德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懂得用兵之道。
- 其言不可忽:他的话不可忽视。
- 拔营:撤退军队。
- 退保高邑:撤退到高邑,即现在的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 诱贼离营:引诱敌军离开营地。
- 别以轻骑掠其馈饷:另外派遣轻装骑兵去掠夺敌军的粮草。
- 逾月:超过一个月。
- 破之必矣:一定能够打败敌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周德威对于战争局势的分析与建议,以及他对晋王的态度。周德威认为,敌军势力强大,我们应该采取保守的策略,等待时机。而晋王却急于求成,想要尽快取得胜利。周德威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被动的境地。然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我们应该暂时后退,以便更好地观察敌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