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割阆、果二州置保宁军,壬子,以内客省使李仁矩为节度使。
先是,西川常发刍粮馈峡路,孟知祥辞以本道兵自多,难以奉它镇,诏不许,屡督之;甲寅,知祥奏称财力乏,不奉诏。
吴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使兼侍中徐知询自以握兵据上流,意轻徐知诰,数与知诰争权,内相猜忌,知诰患之,内枢密使王令谋曰:“公辅政日久,挟天子以令境内,谁敢不从!知询年少,恩信未洽于人,无能为也。”知询待诸弟薄,诸弟皆怨之。徐玠知知询不可辅,反持其短以附知诰。吴越王镠遗知询金玉鞍勒、器皿,皆饰以龙凤;知询不以为嫌,乘用之。知询典客周廷望说知询曰:“公诚能捐宝华以结朝中勋旧,使皆归心于公,则彼谁与处!”知询从之,使廷望如江都谕意。廷望与知诰亲吏周宗善,密输款于知诰,亦以知诰阴谋告知询。知询召知诰诣金陵除父温丧,知诰称吴主之命不许,周宗谓廷望曰:“人言侍中有不臣七事,宜亟入谢!”廷望还,以告知询。十一月,知询入朝,知诰留知询为统军,领镇海节度使,遣右雄武都指挥使柯厚征金陵兵还江都,知诰自是始专吴政。知询责知诰曰:“先王违世,兄为人子,初不临丧,可乎?”知诰曰:“尔挺剑待我,我何敢往!尔为人臣,畜乘舆服御物,亦可乎!”知询又以廷望所言诰知诰,知诰曰:“以尔所为告我者,亦廷望也。”遂斩廷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

《后唐纪五》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割阆、果二州置保宁军,壬子,以内客省使李仁矩为节度使。此前,西川常发刍粮馈峡路,孟知祥辞以本道兵自多,难以奉它镇,乃诏不许,且屡督之。甲寅,孟知祥奏称财力乏,不奉诏。而吴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旄兼侍中徐知询,自以握兵据上流,意轻徐知诰,数与知诰争权,内相猜忌,知诰患之。

译文:

在明宗天成二年(927年)秋季的时候,七月,朝廷派遣归德节度使王晏球担任北面副招讨使。同时,将阆州和果州的地域合并设置为保宁军,于壬子日,任命内客省使李仁矩担任该军的节度使。在这之前,西川的节度使孟知祥曾多次推辞说因为本道兵多,难以供给其他藩镇,因此朝廷下韶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多次催促他。当到了甲寅日,孟知祥再次上报说因财力不足,无法执行诏令。而在此时,吴国诸道副都统兼镇海宁国节旄兼侍中徐知询,自以为手握重兵占据长江上游,轻视徐知诰,多次与他争权夺利,引起内部猜疑和忌妒,导致徐知诰感到忧虑。

赏析:

在这段历史记载中,我们看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藩镇实行严格的控制,甚至不惜采取严厉措施如削减其财政权力等,但往往会引起藩镇的强烈反弹或不满。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人物的命运变化。首先就是孟知祥,他由于多次拒绝朝廷的命令,最终被免去了他的军职。他的失败也反映出了当时朝廷对地方藩镇控制的艰难程度。其次,李仁矩被任命为保宁军的节度使,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因为他必须面对来自徐知询的威胁和挑战。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通过这段历史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战争、政治斗争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人民的生计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更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的反思。

《后唐纪五》中的这段历史既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深刻性。通过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更好地面对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