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吴主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大和。
康福行至方渠,羌胡出兵邀福,福击走之;至青刚峡,遇吐蕃野利、大虫二族数千帐,皆不觉唐兵至,福遣卫审余掩击,大破之,杀获殆尽。由是威声大振,遂进至灵州,自是朔方始受代。
十二月,吴加徐知诰兼中书令,领宁国节度使。知诰召徐知询饮,以金钟酌酒赐之,曰:“愿弟寿千岁。”知询疑有毒,引他器均之,跽献知诰曰:“愿与兄各享五百岁。”知诰变色,左右顾,不肯受,知询捧酒不退。左右莫知所为,伶人申渐高径前为诙谐语,掠二酒合饮之,怀金钟趋出,知诰密遣人以良药解之,已脑溃而卒。
奉国节度使、知建州王廷禀称疾退居里第,请以建州授其子继雄;庚子,诏以继雄为建州刺史。
安重诲既以李仁矩镇阆州,使与绵州刺史武虔裕皆将兵赴治。虔裕,帝之故吏,重诲之外兄也。重诲使仁矩诇董璋反状,仁矩增饰而奏之。朝廷又使武信节度使夏鲁奇治遂州城隍,缮甲兵,益兵戍之。璋大惧。时道路传言,又将割绵、龙为节镇,孟知祥亦惧。璋素与知祥有隙,未尝通问,至是,璋遣使诣成都,请为其子娶知祥女;知祥许之,谋并力以拒朝廷。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以下是对相关诗句的解析:
- 诗一: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后唐纪五中的“资治通鉴”指的是司马光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诗二:吴主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大和。这里描述了吴国君主加封自己为皇帝,并进行大赦与改元的行为。
- 诗三:康福行至方渠,羌胡出兵邀福,福击走之;至青刚峡,遇吐蕃野利、大虫二族数千帐,皆不觉唐兵至,福遣卫审余掩击,大破之,杀获殆尽。这里描绘了康福将军勇敢地对抗外敌,最终取得胜利的情景。
结合上述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历史的宏大场景和个人英雄主义。诗中的每个字句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战斗的紧张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历史的波澜壮阔。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憧憬。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