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兆涒滩,一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公元九三六年)
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
丁未,唐主立子重美为雍王。
癸丑,唐主以千春节置酒,晋国长公主上寿毕,辞归晋阳。帝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邪!”石敬瑭闻之,益惧。
三月,丙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胤孙性谨儒,中书事多凝滞,又罕接宾客,时人目为“三不开”,谓口、印、门也。
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谓同僚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概观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丹母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但求荝剌等未获,故和未成耳。今诚归荝刺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馀万缗遗之,彼必欢然承命。如此,则河东虽欲陆梁,无能为矣。”崧曰:“此吾志也。然钱谷皆出三司,宜更与张相谋之。”遂告张延朗,延朗曰:“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九,计无便于此者。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军财之外捃拾以供之,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契丹书》以俟命。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 · 后晋纪一柔兆涒滩,一年。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丁未,唐主立子重美为雍王。
三月,丙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胤孙性谨儒,中书事多凝滞,又罕接宾客,时人目为“三不开”,谓口、印、门也。
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谓同僚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概观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丹母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但求荝剌等未获,故和未成耳。今诚归荝剌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馀万缗遗之,彼必欢然承命。如此,则河东虽欲陆梁,无能为矣。”崧曰:“此吾志也。然钱谷皆出三司,宜更与张相谋之。”遂告张延朗,延朗曰:“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九,计无便于此者。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军财之外捃拾以供之,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契丹书》以俟命。”
译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卷(后晋纪一)记载了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的大事。柔兆涒滩,即一年的开始。吴国徐知诰建立了大元帅府,负责管理包括吏、户、礼、兵、刑、工部以及盐铁在内的事务。唐主还册封自己的儿子重美为雍王。
二月,唐主在春节宴会上设宴庆祝,晋国长公主上寿完毕后便请求回到晋阳居住。唐主感到忧虑,担心公主离开后,晋阳的政权可能会受到威胁。
唐主对身边的人说:“石郎是我的至亲好友,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只是流言蜚语不断,如果我失去了他的欢心,那该怎么办呢?”在场的人都沉默不语。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离开座位对同僚吕琦说:“我们受到国家的厚恩,怎能独自保持中立而袖手旁观呢?我们的计划是让河阳和契丹结盟。契丹因为希望中国能和平安定,多次向我国提出和亲的要求,但是一直未能成功。如果我们能让契丹满意,每年向他们赠送价值十余万缗的财物作为礼物,他们会非常高兴并答应与我们结盟。这样一来,即使我们想要扩张领土,也没有机会了。”李崧说。
吕琦回应道:“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但是国家的财政开支都出自三司,我们应该再去找宰相张延朗商议一下。”于是他们告诉了张延朗。张延朗说道:“如果您的计划得以实施,不仅可以控制河东地区,还能节省大量的边防费用。这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如果皇上采纳这个建议,我只需负责筹措资金,而其他方面则可以由我来处理。等到其他时间,我会私下里告诉皇上这个计划。”两人于是秘密地告诉唐主,唐主听后非常开心,称赞他们的忠诚,并且命令他们秘密地起草一封给契丹的书信等待皇上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