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山野外通,声如秋雨带松风。
谁怜邺下重城夜,却似江南廨署中。
烛烬垂花飘砚席,月华凝雪映帘栊。
此时新得潺湲听,吟咏狂思学谢公。

《中夜闻泉》

昨夜我听见山野间泉水的声音,如同秋雨落在松林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谁在怜惜邺城夜晚的重门深闭,却仿佛是江南官府的庭院。

烛光摇曳花影飘落砚台,月华如雪洒满院墙。

此时新得潺湲声听,吟咏狂思学谢公。

注释:

  1. 中夜:晚上。
  2. 西山野外通(通读作“野通”):指山野中的溪流或小河。
  3. 声如秋雨带松风:形容泉水的声音如同秋天的雨点打在松树上,又带着松树的清香。
  4. 邺下:邺城,古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镇一带,这里借指邺城。
  5. 重城夜:指深夜里重重的门扉紧闭,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感觉。
  6. 廨署中:官署中,指官府办公的地方。
  7. 烛烬垂花飘砚席:指蜡烛燃尽后留下花形的影子落在砚台上,飘散在席子上。
  8. 月华凝雪映帘栊:月光如雪般洁白,映照在帘子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9. 新得潺湲听:听到新的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
  10. 谢公:晋代诗人谢灵运,字季迪,陈郡阳夏人也,因居住于始宁墅(今浙江桐庐)而更名士衡。谢灵运曾游会稽山,登山望海,游历吴越地区,对山水景物十分赏识,并有诗赋予以描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嘉祐所作,描写作者在山野间夜宿时,听到山间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以及这声音给他带来的感受和思考。首句“昨日西山野外通,声如秋雨带松风。”通过描述山野间的泉水之声,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清新的世界。第二句“谁怜邺下重城夜,却似江南廨署中。”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邺城夜晚的深深感慨,将邺城的夜晚与江南官府的夜晚相提并论,展现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深刻认识。第三句“烛烬垂花飘砚席,月华凝雪映帘栊。”则具体描绘了作者在山野间夜宿的情景,通过描写蜡烛、砚台、月亮等物品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最后一句“此时新得潺湲听,吟咏狂思学谢公。”则是作者在听到山间泉水之声后的所思所感,他通过模仿谢灵运的诗歌风格,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