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除花酒满卮,绕廊风细动帘帷。
已从半夜分春漏,即是平明受岁时。
或省转官因大庆,元正立仗忆丹墀。
吟思何日承宣召,却得金门和御诗。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
红烛:点着的灯烛,这里指除夕之夜的灯火。
除花:旧俗除夕夜用桃符、艾虎等驱邪饰物,称为“除花”。
酒满卮(zī):酒杯盛满了。
绕廊:回廊。
风细动帘帷:风细细吹动着帘帷。
已从半夜分春漏:已从半夜分开了报时的铜壶滴漏声。
即:便。
平明:天亮时。
元正:正月初一。
转官:调换官职。
因大庆:因举行盛大的庆功宴而调动。
丹墀:朱红色台阶。
吟思何日承宣召:何时能有机会被宣召入宫为天子唱和。
却得:才能。
金门:宫门的美称。
御诗:天子之诗,皇帝的诏书。
【赏析】
《除夜》是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除夕夜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红烛除花酒满卮”,以红烛和除花(桃符)点明除夕夜,又以满卮酒渲染气氛,烘托出除夕夜的喜庆。次句“绕廊风细动帘帷”,写室内外的气氛,既写出了除夕夜室内的温馨,又表现了室外的寂静。第三句“已从半夜分春漏”,写除夕夜的计时方法,即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2个小时,夜里过了十二时就是第二天,因此叫“半夜”。第四句“即是平明受岁时”,写人们开始迎接新年了,到了早晨就接受新岁的到来。第五句“或省转官因大庆”,写官员们纷纷到皇宫参加庆功宴,这是由于皇帝为了庆祝一年中的大事而举行的盛大的庆功宴。第六句“元正立仗忆丹墀”,写皇帝在宫殿中站立,士兵们列队站成方阵,场面威武壮观。第七句“吟思何日承宣召”,写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有机会得到皇上的诏命,为皇上唱和,这也是作者心中的愿望。最后一句“却得金门和御诗”是说终于等到有朝一日,可以进入皇宫,为天子吟咏诗歌了。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心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