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篆非科璞已雕,形容振振与萧萧。
曾因忠厚方周德,坐想吁谟览舜韶。
汉德已衰还应孽,鲁邦既弱不为妖。
虚斋自是惊人玩,不胜雄狐逐怒雕。
注释:
- 题麟凤碑:在碑上题写麒麟和凤凰的图案。
- 非篆非科璞已雕:不是篆刻、篆文,也不是玉石雕刻。
- 形容振振与萧萧:形容人威武雄壮的样子。
- 曾因忠厚方周德:因为他忠诚老实,所以得到周朝的重用。
- 坐想吁谟览舜韶:坐着思考,想象着如何治理国家,就像欣赏《舜乐》一样。
- 汉德已衰还应孽:汉朝的道德已经衰落,仍然有祸乱发生。
- 鲁邦既弱不为妖:鲁国已经很虚弱,不能再作为祸患了。
- 虚斋自是惊人玩:这个虚斋(即空室)本身就很吸引人的参观。
- 不胜雄狐逐怒雕:连凶猛的狐狸也追不上愤怒的猛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麒麟和凤凰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首句“非篆非科璞已雕”,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麒麟和凤凰的形象,既不是篆刻,也不是玉石雕刻,而是已经雕琢出来的形象。这里的“雕”字,既指雕刻,也表示雕琢的意思。诗人通过对麒麟和凤凰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形容振振与萧萧”,诗人描绘了麒麟和凤凰威武雄壮的样子,形容他们的姿态昂扬有力,显得非常振奋人心。这里的“振振”二字,既表示振奋,也表示激昂的意思。诗人通过对麒麟和凤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第三句“曾因忠厚方周德,坐想吁谟览舜韶”,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因为忠诚老实而受到周朝的重用,并想象着自己如何像舜帝那样治理国家,享受《舜乐》的美好。这里的“周德”二字,表示周朝的德行或恩泽。诗人通过对自己的回忆和设想,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第四句“汉德已衰还应孽,鲁邦既弱不为妖”,诗人指出汉朝的道德已经衰落,仍然有祸乱发生;鲁国已经很虚弱,不能再作为祸患了。这里的“汉德”指的是汉朝的德行或荣耀,“孽”指的是祸乱或灾难。诗人通过对汉朝和鲁国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最后两句“虚斋自是惊人玩,不胜雄狐逐怒雕”,诗人说这个虚斋本身就很吸引人的参观,甚至连凶猛的狐狸也追不上愤怒的猛禽。这里的“虚斋”指的是空荡荡的房间或空室,“雄狐”指的是凶猛的狐狸,“怒雕”指的是愤怒的猛禽。诗人通过这两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希望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