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秋来晚更宜。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
谁家舟子采莲归。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
烟水渐凄迷。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
西风一阵白蘋湄。
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小重山(节选)
溪上秋来晚更宜。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
谁家舟子采莲归。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
烟水渐凄迷。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
西风一阵白蘋湄。
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注释:
- 秋来晚更宜:秋天来临,傍晚时分更加适宜。
-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夕阳西下的景色中,碧云层层叠叠。
- 谁家舟子采莲归:是谁家的船夫在采莲回家呢?
- 双白鹭,惊起背人飞:两只白色的鹭鸶被惊起,背对着人飞走。
- 烟水渐凄迷:烟雾缭绕的水面渐渐变得朦胧而迷离。
- 渔灯三数点,乍明时:几只渔船上的渔灯,忽然亮了起来。
- 西风一阵白蘋湄:一阵西风吹过,吹动了岸边的白蘋(一种水生植物)。
- 凝伫久,心事有谁知:长时间凝望着,心中的事又有谁能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小重山》的节选。全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秋日夜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溪上秋来晚更宜”,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和环境,秋天的傍晚时分,溪边更加凉爽宜人。
“夕阳西下处,碧云堆”,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云层如碧玉般堆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谁家舟子采莲归”,突然转折到一位船夫采莲归来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人间烟火。
接下来几句,“双白鹭,惊起背人飞”、“烟水渐凄迷”和“渔灯三数点,乍明时”,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和渔人的劳作,以及渔火的微弱光芒,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一句“西风一阵白蘋湄”,以秋风扫过白蘋,引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结尾处“凝伫久,心事有谁知”,表达了词人长久凝视、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深沉,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