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十里长,殿塔明朝阳。
半夜风雨至,满山松桂香。
清猿啸远壑,好鸟鸣虚廊。
尘土斯可濯,胡为语沧浪。

兴福寺

云门十里长,殿塔明朝阳。

半夜风雨至,满山松桂香。

清猿啸远壑,好鸟鸣虚廊。

尘土斯可濯,胡为语沧浪。

译文:
兴福寺的云门距离这里有十里之遥,殿塔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深夜里忽然刮起了风雨,但山上的松树和桂花依然散发出阵阵清香。远处的山谷中传来了清脆的猿猴叫声,空荡的廊道里传来了鸟儿的啼鸣。虽然这里的尘土可以让人来洗净身体,但我却为何要在这里谈论大海的波澜呢?

注释:

  1. 云门: 位于兴福寺附近,是寺庙的主要入口处。
  2. 殿塔: 指的是寺庙中的楼阁、佛塔等建筑。
  3. 朝阳: 指初升的太阳,此处形容寺庙在阳光照射下的景象。
  4. 半夜: 指深夜时分,风雨来得突然。
  5. 松桂香: 形容夜晚山林中松树和桂花散发的香气。
  6. 清猿: 清澈的猿声,猿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
  7. 虚廓: 空旷的地方,这里指寺庙廊道。
  8. 沧浪: 大江,此处指代大海,诗人用“沧浪”来比喻无边无际的大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兴福寺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首句“云门十里长,殿塔明朝阳”展现了寺庙入口至山顶的广阔视野,以及朝阳下大殿和佛塔的庄严景象。第二句“半夜风雨至,满山松桂香”则通过对比夜风中的风雨声和山间松桂的香味,表现了大自然在风雨交加时的独特韵味。第三句“清猿啸远壑,好鸟鸣虚廓”通过描绘猿猴和鸟儿的动态,进一步衬托出寺庙周围的宁静与和谐。末句“尘土斯可濯,胡为语沧浪”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兴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