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垂雨脚几时晴,便拟扁舟乘兴行。
想得斜川今更好,胜游恨不继渊明。
【注释】
垂垂:细长的样子。
便拟:便要,打算。
扁:方形的船。
想得:想到。
斜川:地名。在今江西吉安市。
渊明:陶渊明。
【赏析】
《和山谷集中岑公涧二绝句韵》:这是一首和诗,与作者《和答杨济翁咏雪五首》中的第三首同为七律,只是此诗无题目,故不注。
此诗前两句说雨脚细长,迟迟不到天晴的时候;后两句说想到今日天气更好,可惜没有乘兴去游览胜地,恨不能像陶渊明那样继续游历。
“垂垂雨脚几时晴?便拟扁舟乘兴行。”首句写春雨绵绵,下个不停。诗人站在高楼上遥望远方,只见雨脚细而长,好像连天不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垂垂”,形容雨点细细密密地落下的样子。“几时”指多久,什么时候。这句的意思是:我多么希望这连绵不断的春雨快点停啊!“便拟”是“就打算”的意思,这里用反诘的语气,表示决心了。“扁舟”,小船。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就准备划一叶扁舟,趁兴致而行!”“乘兴”,趁高兴时。“扁舟”,小木船。“兴”,兴趣、兴致。“乘兴”,趁着兴致。诗人想出游的愿望很强烈。
“想得斜川今更好,胜游恨不继渊明。”第二联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眼前之景,再进一步想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抒发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想得”即想到,想起。“斜川”,山名,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西南。《晋书·陶潜传》:“(陶潜)尝著《桃花源记》……遂往寻之。及忘返,迷不知处。仲秋闻陇西有临津者,乃往寻求‘武陵’人焉。于中途逢太守遣八九人,问:‘何处士?’潜谓曰:‘吾武陵人也,闻君治临川当有喜,作《归去来辞》以示主司,求之十余年,今始得归’。太守即遣随还,仍请留止令观营理。临别,赠四十钱,使归乎家,并告云:‘你但无事,可入郡作史。’如此数年,乃自请愿为郡,常叹曰:‘久宦归来,觉已身不胜衣。’”可见此处的“斜川”指的是陶渊明的故乡。“胜游”,美好的游历。“恨不”意思是:遗憾没有能像陶渊明那样继续游历。
全诗前两句写诗人盼望下雨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对陶渊明美好游历的羡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