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薄楼供选佛场,寺门犹葬古真娘。
笙歌夜沸三更月,锦绣风飘七里香。
游子不醒芳草梦,山僧多占白云乡。
画桥一径通何处,红袖当垆笑夕阳。

【注释】

  1. 虎丘: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2. 短薄楼供选佛场:指寺庙的楼阁矮小,供人拜佛之用。
  3. 寺门犹葬古真娘:指寺内尚存有唐代美女真娘的墓志。
  4. 笙歌夜沸三更月:指寺庙内夜间的笙歌和歌声。
  5. 锦绣风飘七里香:指寺庙周围风景如画,花香四溢。
  6. 游子不醒芳草梦:指游子对美好春光的迷恋,无法自拔。
  7. 山僧多占白云乡:指山林中的僧人常常占据美丽的自然景色。
  8. 画桥一径通何处:指寺庙周围的小路通向何处。
  9. 红袖当垆笑夕阳:指女侍者在夕阳下为游人斟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寺庙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联“短薄楼供选佛场,寺门犹葬古真娘”,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寺庙楼阁矮小,而寺庙内部却充满了神圣的气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宗教的重视。”短薄楼供选佛场”中的”短薄”,既形容寺庙的楼阁矮小,也暗示着佛教文化的普及和影响深远。”寺门犹葬古真娘”中的”犹葬”,则表达了寺庙中仍保留着古代真娘的遗物,体现了古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颔联“笙歌夜沸三更月,锦绣风飘七里香”,则通过音乐、香气等元素,展现了寺庙夜晚的繁华景象。”笙歌夜沸”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寺庙中笙歌阵阵、人声鼎沸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热闹和欢乐。”锦绣风飘七里香”中的”锦绣”,则形容了寺庙周围的景色美丽如画,而”七里香”则暗示了这片美景距离不远,令人心旷神怡。

颈联“游子不醒芳草梦,山僧多占白云乡”,则是通过对游子和山僧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游子不醒芳草梦”中的”游子”,指的是那些追逐名利、忘却初心的人们,他们被美好的景色所吸引,却忘记了自己的本心。而”芳草梦”则暗示了这些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他们往往因为过于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迷失自我。”山僧多占白云乡”中的”山僧”,则是指那些远离尘世喧嚣、修行于山林之中的僧人,他们常常占据着美丽的自然景色,享受着那份宁静和自由。而”白云乡”则暗示了这些僧人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超脱,他们不再为红尘俗事所困扰,而是专注于修行,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尾联“画桥一径通何处,红袖当垆笑夕阳”,则是通过对画桥和红袖当垆的描绘,展现了寺庙附近的美丽景象和温馨氛围。”画桥一径通何处”中的”画桥”,则形容了这座桥梁的美丽如同一幅画卷,让人不禁为之驻足观赏。而”一径”则暗示了这条通往远方的道路并不遥远,只需一步之遥即可到达目的地。”红袖当垆笑夕阳”中的”红袖”,则形容了那些女侍者的美丽动人,她们身着红色衣衫,当垆为顾客斟酒,笑容如花绽放。而”夕阳”则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楼阁、笙歌、夜色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美丽与祥和;通过对游子、山僧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也通过画桥、红袖等元素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与美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