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恭敬止。老子甚为桑梓喜。
骏马争风。诗卷人人数百通。
斗杓挹酒。齐祝乡人箕翼寿。
天若言何。更乞文星下照多。
【注释】
谢人和词:指谢安与友人和诗。和,应和;词,诗。
必恭敬止:必须恭敬地止息。
老子甚为桑梓喜:老子(即谢安,字安石)非常为他乡的父老乡亲们感到高兴。
骏马争风:骏马竞相奔驰,争夺风头。
斗杓挹酒:用北斗星形的勺舀酒。
齐祝乡人箕翼寿:一起祝愿乡人如箕、翼一样长寿。箕、翼,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长寿。
天若言何:如果上天要说什么的话呢?
更乞文星下照多:再祈求文曲星下降照耀更多的人。文曲星,即文昌星,传说是掌管文运的神。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和诗的答诗。谢安在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任扬州刺史、东晋宰相时,曾与王羲之、许询等名士游宴于会稽,赋诗唱和,以抒怀逸志,并有《兰亭集序》传世。此诗当是谢安晚年退居于东山时所作。
首句“必恭”二字,点明题旨,即必须恭敬地止息。“老子”二字,表明诗人自谦的身份。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甚为桑梓喜”,桑梓,泛指故乡。诗人因感念故乡而发此语。这一句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感情和关切。
“骏马争风”,既写诗人自己,也借喻他人。诗人自比为一匹骏马,在广阔的原野上奔驰,力争上游,不屈不挠。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寄寓了他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
“斗杓挹酒”,以北斗星形的勺酌酒自饮,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饮酒的情景,又暗寓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不禁想起当年与乡亲们在兰亭畅饮赋诗的美好时光,如今已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万千。这两句诗既是对过去的回忆,又是对自己当前生活状况的反思。
“齐祝乡人箕翼寿”,既表达了诗人对乡亲们的祝福之情,又寄托了他对家乡人民美好生活的期盼。诗人希望家乡的人们能够像箕、翼那样,拥有健康长寿的寿命。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家乡人民的福祉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天若言何”,既表示诗人对天意的质疑,又暗示了自己对天命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上天真的要说些什么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为了保佑家乡人们的幸福安康。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积极态度和对家乡人民的关爱之情。
最后两句“更乞文星下照多”,既表明了诗人的愿望,又寄托了他的美好期许。他希望文星能够降临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幸福和安宁的生活。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愿望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进步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乡亲们欢聚一堂的场景,抒发了他对于家乡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天命、命运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