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抡才,诏书下、芝泥犹湿。
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
三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远鹏方息。
有宗工、此地独持衡,将专席。
岁月晚,霜风急。
嗟老子,为行客。
念昔陪班缀,今亲辞色。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

【译文】

在外省选拔才子,诏书刚下,诏书上还带着泥。

大概会料到出人头地的锦绣文章,争奇斗艳、金光闪闪;

三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上鹏方歇。

有宗工在此处独持衡重,将专席待贤能之士。

岁月晚,霜风急,我作为行人,为行客感到悲伤。

想起当年陪班时,今天却要亲辞色别宴。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

【注释】

外省:外官省,指地方官。

芝泥犹湿:比喻皇帝诏书。

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意思是应当料到会有出类拔萃的文章,竞相辉映如金如碧。

三级浪高鱼已化:比喻仕途艰难。

九霄路远鹏方息:比喻志向高远,但路途遥远。

宗工:指名望高的人。

将专席:意为将得到专位而坐。

岁月晚,霜风急:指年岁渐老,秋风凛冽。

不直译。

嗟老子,为行客:叹息自己年老,是行人。

昔陪班缀:昔日与同僚们一起参与宴会。

今亲辞色:今日离别时,面带忧愁的神色。

同社:指同乡或同辈之人的聚会。

歧亭别:在旅途中分别。

因赋大刀头:即《大刀头》诗,借指送别之作。

【赏析】

此首《满江红》,写作者辞官归隐后,在潼川(治所在四川三台)与当地名流刘殿院共游,并吟诗赠答的情景。全词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心情。

起句“外省抡才”,点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朝廷选拔人才。“诏”字点明“外省抡才”的诏书。“芝泥犹湿”二句,谓诏书刚下,尚且沾着泥呢。这里以诏书之沾泥喻朝廷之垂青,也暗示朝廷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应料得”三句,承上启下,总括全文。大意是说,朝廷既然赏识我,那么我就应当努力报效朝廷,为朝廷出奇制胜,争光耀国。

“三级浪高”四句,用典抒怀。“三级浪高”,指官场险恶;“鱼已化为”,喻指仕宦途穷;“鹏方息”,喻指壮志难酬;“宗工”,指名望很高的大臣;“持衡”,主持权衡,执掌国政;“专席”,专席相待,指得到任用;“将专席”,将要担任重要职务;“因赋大刀头”,指吟咏《大刀歌》。这是诗人辞官归隐后,与刘殿院共游时的感兴之词,表达了他对朝廷的眷念之情。这八句,从朝廷到个人,由朝廷的褒奖写到自己的处境,层层铺开,层次分明。

“岁月晚”三句,写辞官后的感慨。“岁月晚”三句,意谓年岁已经晚了;“霜风急”,则暗寓秋风凛冽之意。这四句是说,如今年事已高,又逢秋风凛冽之际,只好离京赴任了。

“嗟老子”三句,写辞官的悲哀。“嗟老子”,感叹自己年老体衰;“为行客”,是说自己是远离京都的行人;“念昔陪班缀”,回忆当年入朝做官时参加宴会的情形;“今亲辞色”,现在离别时面带忧愁之色。这几句,既写出了辞官的悲哀,又表现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结尾二句,写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握手方成”,是说刚才还握着手;“同社款”,指同乡或同辈之人的聚会;“消魂又作歧亭别”,是说再次在岐亭分别时,又令人销魂不已。这几句既是说别筵之宴,又是说离京之役,言短情长,余味无穷。

这首词写得清丽婉约,含蓄蕴藉,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深远。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辞官归隐和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表现了自己对朝廷的眷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同时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人生忧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