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鞭坠遍杨花陌,晚见珍珍。
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
应怜醉落楼中帽,长带歌尘。
试拂香茵,留解金鞍睡过春。

诗句翻译:

  • “芦鞭坠遍杨花陌,晚见珍珍。” —— 描述在杨花遍布的小路上,我被一根折断的芦苇棍绊倒了。
  • “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 —— 怀疑这根芦鞭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仙女,她化作高唐梦里的美人。
  • “应怜醉落楼中帽,长带歌尘。” —— 我觉得这个帽子应该是某人喝醉酒后落在这里的,上面还带着歌声的痕迹。
  • “试拂香茵,留解金鞍睡过春。” —— 我轻轻地拂去这顶帽子上的尘土,希望它能让主人在春天里休息过夜。

译文:

我在杨花覆盖的小路上摔倒了,
以为是仙女下凡,化作了梦中之人。
那帽子上似乎还残留着歌声,
让我忍不住想把它拂拭干净。

注释:

  • 芦鞭坠遍杨花陌:描述了一个场景,即在杨花遍布的小路上被一根折断的芦苇棍绊倒了。
  • 晚见珍珍:指时间已至傍晚时分,见到一位珍重的人。
  • 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猜测这位珍重的人可能是从天而降的仙女,化作了高唐梦中出现的美女。
  • 应怜醉落楼中帽:这里可能暗含故事,即有位喝醉的客人落下了帽子,而帽子又带有歌声痕迹。
  • 长带歌尘:帽子上可能还沾有歌声的痕迹,暗示帽子的主人曾经唱过歌。
  • 试拂香茵:轻轻拂去帽子上的尘土,让它恢复原有的面貌。
  • 留解金鞍睡过春:希望能让帽子的主人通过使用这顶帽子度过春天,享受一个舒适的夜晚。

赏析:

《采桑子 其三》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通过对环境、人物以及动作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将人物形象化为仙女和梦中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同时,诗人也通过询问“应怜醉落楼中帽”等疑问句式,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使读者在感受美感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与自然、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