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望晓山,晴色丽、晨餐应饱。
縠纹平、涨天渺渺。
倚藤枝、撑艇子,昔游曾到。
江山自古,水云转好。
怅年来、心纵在,盟寒鸥鸟。
故人中、黑头渐少。
问几时、寻旧约,石矶重扫。
一竿钓月,鬓霜任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全诗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最后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诗句与注释的对应关系,然后翻译诗句,并结合注释进行分析。注意要符合古代汉语的用词习惯。
“注望晓山”,注释是“眺望”,即远望;“晴色丽”注释为“晴朗的天色美丽”;“应饱”注释为“应当吃饱”。这句的意思是说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眺望远处美丽的晴空,心情愉悦,感到十分舒畅。
“縠纹平”注释为“水面上波纹细而平缓”,这是描写湖水的形态;“涨天渺渺”注释为“湖水上涨浩渺无边”。这句的意思是说湖水涨得又宽又平,好像连天都看不到尽头。
“倚藤枝”注释为“靠着藤枝”;“撑艇子”注释为“撑着小船”。这句的意思是说在湖边靠了藤枝,撑着小船儿来游玩。
“江山自古,水云转好”,注释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水和云更加美好。”这句的意思是说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水和云更加美好。
“怅年来、心纵在,盟寒鸥鸟”,注释为“惆怅地想,我的心意虽然还存在,但已不如往昔与寒鸥结誓时那样纯洁了”。这句的意思说,我虽然还想着从前的事,但我的心愿已经不像以前一样纯洁了。
“故人中、黑头渐少”,注释为“老朋友中,头发已经斑白的人渐渐少了”。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的老朋友中,头发已经斑白的人渐渐少了。
“问几时、寻旧约,石矶重扫”,注释为“什么时候能再找老朋友一起去游览?请让我去重扫石矶”。这句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和老朋友一起去石矶游玩呢?
“一竿钓月,鬓霜任老”注释为“一个竹竿上挂着月亮,满头白发任凭它变白衰老”。这句的意思是说用一根竹子当钓鱼杆,一边钓着明月,一边任凭满头的白发变白。
赏析:
这首词写景状物抒情皆见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开头二句写登高所见。三、四两句写近景,写湖水涨得又宽又平,好像连天都看不到尽头。五六句写远景,水天相连处有一抹青山,映入水中,仿佛连山也倒映在水中。结尾两句写自己的心情,由自然美景触发感慨。
“江山自古,水云转好”,此句以议论起头,说明作者认为自然界的水云景色是美好的,是值得赞美的。这两句既是对上两句所写景色的评价,也是对下文所说心事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怅年来、心纵在,盟寒鸥鸟”,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虽然还想着从前的事,但我的心愿已经不像以前一样纯洁了。这一句抒发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感情。
“故人中、黑头渐少”注释为“老朋友中,头发已经斑白的人渐渐少了”。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的老朋友中,头发已经斑白的人渐渐少了。这句既表达了对年岁增长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无奈之情。
“问几时、寻旧约,石矶重扫”,注释为“什么时候能再找老朋友一起去游览?请让我去重扫石矶”。这句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和老朋友一起去石矶游玩呢?表达了作者渴望与朋友相聚的强烈愿望。
鬓霜任老”,注释为“一个竹竿上挂着月亮,满头白发任凭它变白衰老”。这句的意思是说,用一根竹子当钓鱼杆,一边钓着明月,一边任凭满头的白发变白。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看法。他并不追求什么名利,只是希望过一种清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