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闲梦化钵中龙。
护馀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

浮觉院竹轩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闲梦化钵中龙。

护馀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

注释:

浮觉院竹轩: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西善桥附近。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闲梦化钵中龙。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

译文:

山上的僧人种了数千棵竹子,每天堂屋门前都绿树成荫,清新凉爽。我随随便便地寄身于那遥远的高飞的凤凰,悠然自得地梦见化为龙。保护着我的贝叶经没有留下痕迹,却能在石上留下清晰的足迹。我年岁已高,渴望与同道中人结为莲社,共同研究佛法。我要带着这枝莲花,就像骑着龙头的龙马一样的神骏。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寺院和山僧生活的图画,表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首联“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写山僧种植了大量竹子,使整个庭院显得十分清凉宜人。“山僧”指隐居山林的和尚,“种竹”即种下竹子以供佛寺之用,“清阴日日浓”则形容竹子生长茂盛,给寺庙带来一片生机。

颔联“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闲梦化钵中龙。”进一步描写了山僧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心态。他可以随意地将自己托付给天空中的凤凰,也可以悠然自得地梦见化为龙。这里的“天外凤”和“钵中龙”都是佛教中的象征,分别表示超脱尘世和修行的境界。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生活的向往。

颈联“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继续描绘了山僧的生活环境。他保护着佛经,使得它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同时,他在石头上刻字留下了清晰的印记。这里的“贝叶”指的是佛教经文的卷子。

尾联“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结为莲社的期待。他认为年事已高,应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修行,共同研习佛法。而他要带走的是这枝莲花,象征着他的精神寄托和追求。同时,他还将带着这枝莲花策动着如龙一般的骏马奔腾前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僧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