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一志以动,志动气益狂。
辗转互攻击,其端何有穷。
哲人动知几,清明常在躬。
私欲绝微萌,天真湛流通。
表里皎如日,一隙无暧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注释和赏析:
自讼(自我反省)
- 气一志以动,志动气益狂。(意指人的精神与志向相结合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行为。)
- 辗转互攻击,其端何有穷?(意指不断互相攻击,这种行为是没有尽头的。)
- 哲人动知几,清明常在躬。(意指智者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保持清晰的头脑,这常常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 私欲绝微萌,天真湛流通。(意指摒弃私欲,保持纯真本性,使之通畅无阻。)
- 表里皎如日,一隙无暧曚。(意指外表和内心都是明亮的,没有任何阴暗的地方。)
译文与注释
- 自讼:自我反省。
- 气一志以动:精神与志向的结合。
- 志动气益狂:强烈的情感和行为随之产生。
- 辗转互攻击:不断进行互相攻击的行为。
- 其端何有穷:这种行为是没有尽头的。
- 哲人动知几:智者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 清明常在躬: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常常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 私欲绝微萌:摒弃私欲,保持纯真本性。
- 天真湛流通:使天真本性通畅无阻。
- 表里皎如日:外表和内心都是明亮的。
- 一隙无暧曚:没有任何阴暗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认为,人的精神与志向相结合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行为。然而,这种强烈情感和行为如果没有控制,就会变成无止境的攻击,导致混乱和破坏。因此,他强调了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维持内心纯洁和行为端正的关键。
诗中的“私欲绝微萌”和“天真湛流通”等表述,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在纯净和自然天性的愿望。他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修身养性来实现这一目标,以达到内心的清明和外在行为的正直。
最后一句“表里皎如日”,则是对整体主题的总结。表面和内在的明亮,代表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即内外兼修,光明磊落。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