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之克己,镆铘斫空桑。
曾子毅于仁,重担硬脊梁。
子路勇有行,劲兵赴敌场。
孟轲刚不屈,砥柱立沧浪。
嗟哉入圣门,迢迢万里长。
傥非四子才,宁不中道僵。
尔宜变尔质,变尔柔而刚。
颜子之克己,镆铘斫空桑。
译文:孔子教导颜回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就像用利剑斩断虚空中的桑树一样。
注释: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和私心。镆铘(mò yuè):一种锋利的宝剑。斫(zhuó):砍、割。空桑:空虚的地方,比喻欲望或私心。
赏析: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以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而著称,正如用利剑砍断虚空中的桑树。这里的“克己”指的是克制内心的贪欲和私欲,而“镆铘斫空桑”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曾子毅于仁,重担硬脊梁。
译文:曾参坚持仁德之道,就像扛着重重的重担,但仍然坚定不移。
注释:曾参: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坚守道德原则而闻名。毅:坚持、坚定。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重担:比喻道德责任的重大和艰难。
赏析:《论语·泰伯》中记载:“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段话反映了曾参对仁道的坚守和执着。他的这种坚定不移的态度,就如同扛着重担,尽管困难重重却毫不动摇。
子路勇有行,劲兵赴敌场。
译文:子路勇敢而有行动力,如同一支精锐的军队奔赴战场。
注释:子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勇敢和忠诚著称。勇有行:形容子路勇敢果决、行动力强。劲兵:指精锐的士兵。赴:奔赴、前往。
赏析:这句话赞扬了子路的勇气和果断,认为他如同一支精锐的军队,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这体现了孔子对于弟子们勇敢果决品质的赞赏。
孟轲刚不屈,砥柱立沧浪。
译文:孟子刚正不阿,就像一块砥柱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矗立。
注释:孟轲: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坚持正义和刚直不阿的品质著称。刚不屈:形容孟子刚毅正直,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砥柱:坚硬的石头,比喻坚强不屈的人。沧浪:大海,比喻波涛汹涌的环境。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孟子的坚韧和毅力,他即使在面对严峻复杂的环境时,也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精神,正如一块屹立在波涛中的砥柱。
嗟哉入圣门,迢迢万里长。
译文:感叹啊!我有幸进入圣人的门庭,那距离真是遥远又漫长。
注释:圣门: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是圣人传授学问的门径。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学习儒家学说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追求真理的艰辛和不易。
傥非四子才,宁不中道僵。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四位贤人的智慧和才能,恐怕我早就在半路上倒下了。
注释:四子:指孔子、曾参、子路和孟子四位贤人。才:才华、才智。中道僵:中途失败或倒下。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四位贤人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自己才能够在学习和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至于在中途倒下。
尔宜变尔质,变尔柔而刚。
译文:你应该改变你的本性,变得既柔软又刚毅。
注释:尔:你。宜:应该。变:改变、转变。尔质:指你的本性、本质。变尔柔而刚:改变你的柔弱,使之刚强有力。
赏析: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读者的劝勉之语,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变得更加坚强和刚毅。这也是儒家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