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
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
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
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
今闻欲有行,问之如何其。
曰取天下友,曰求天下师。
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
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
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
师者每异户,友焉亦多岐。
志稚未坚定,焉保无转移。
识嫩未的确,那知真是非。
同人遽于野,懔乎其亦危。
既慕圣贤学,须循圣贤规。
圣功有次序,躐进徒尔疲。
非益欲速成,孔深阙童讥。
登高必自下,子思端不欺。
道尔求诸远,孟轲尤所嗤。
小学极纤悉,无非固骸肌。
洒扫进退间,三千其威仪。
子曾与周旋,有亏已无亏。
大学入德门,纲条备无遗。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
子曾与讲贯,有疑已无疑。
语孟两部书,坦坦无峣崎。
尽是平实语,中蕴至宝辉。

这首诗是一首赠言诗,诗人以“谨所之赠王氏子”为题,表达了对王氏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我赠王氏子:我(我)赠送给你,这是一份慎重的礼物。

之子何所喜:王氏子,你的喜好是什么?

喜有近道资:你喜欢的是接近道理的资源。

妙龄正弱冠:你年纪轻轻,正当青春时期。

立志已不卑:你已经树立了坚定的志向,不再卑微。

与之语则解:与他交谈,你就会理解。

知弗流俗随:知道不会随波逐流。

今闻欲有行:现在听说你要有所行动。

问之如何其:询问一下具体是什么计划。

曰取天下友:他说要结交天下的朋友。

曰求天下师:他说要寻找天下的老师。

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这样的话很好,这是大人物的做法。

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这样做对你来说太早了,恐怕不太合适。

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古代圣人已经远去了,名家喜欢互相攀比。

师者每异户,友焉亦多岐:老师总是住在不同的房子里,朋友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志稚未坚定,焉保无转移:你的意志还很不成熟,怎么能保证不会改变呢?

识嫩未的确,那知真是非:你的知识还很浅薄,怎么能确定是非呢?

同人遽于野,懔乎其亦危:你突然离开了人群,这很危险。

既慕圣贤学,须循圣贤规:既然你仰慕圣贤之道,就应该遵循圣贤的规矩。

圣功有次序,躐进徒尔疲:圣贤的学问是有条理的,如果急于进步只会让人疲惫不堪。

非益欲速成,孔深阙童讥:不是想急于求成,孔子对此深有感叹。

登高必自下,子思端不欺:登上高处必须脚踏实地,孔子始终坚守这一点。

道尔求诸远,孟轲尤所嗤:追求真理要远离世俗的诱惑,孟子对此表示厌恶。

小学极纤悉,无非固骸肌:小学阶段要非常细致,所有的知识都是基础。

洒扫进退间,三千其威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实践中,可以展现出三千种威仪。

子曾与周旋,有亏已无亏:你曾经与我交往,即使有过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大学入德门,纲条备无遗:大学是进入道德的大门,所有的规则都是完备的。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开始于探究事物的本质,最终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境界。

子曾与讲贯,有疑已无疑:与你讨论时,你已经没有疑问了。

语孟两部书,坦坦无峣崎:孔子和孟子这两部经典著作,内容都非常平实,没有艰涩难懂的地方。

中蕴至宝辉:这些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