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
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
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

第一首:

天生秉彝本无偏,道在其中自可明。

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

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

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

注释:

秉彝同是得天生,秉彝:指人的本性。天生:天赋予的,即天赋。

道在其中本自明:道:这里指道理,自然规律。其中:指内在。本自明:本来就是明白的。

气为禀来微有蔽:气:这里指气质、性情等。禀来:先天禀赋。微有蔽:稍有遮蔽。

欲因感处复多萌:欲:欲望。感处:遭遇事情的时候。复多萌:又生出许多念头。

磨砻须到十分粹:磨砻:磨练,琢磨。须:必须。十分粹:完全纯净。

克治全教一味清:克治:克服,改正。全教:全部教育。一味清:一种纯正清明的思想。

从此洞然无别体,洞然:完全明了的样子。无别体: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真元辉露日光星:真元:真正的本性,本质。辉露:显露出来。日光星:明亮的星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全诗意境清新高远,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首句“秉彝同是得天生”,开篇便点明了诗的主题——人性本善,与生俱来的天性。这里的“秉彝”指的是人的本性,而“得天生”则是强调这种本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这一开头既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次句“道在其中本自明”,进一步阐述了人性本善的观点。“道”在这里指的是自然规律和道理,“在其中”则暗示了这些道理就在人的内心之中。而“本自明”则表达了这些道理本来就是清晰明了的,无须过多地加以修饰或解释。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同时为接下来的阐述做好了铺垫。

第三句“气为禀来微有蔽”,转折到了对人性中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的思考。这里的“气为禀来”指的是人的气质、性情等后天习得的部分,而“微有蔽”则表示这些后天因素可能会带来一些遮蔽或干扰。这一联通过描绘人性中的后天因素,引出了下文对如何克服这些影响的思考。

第四句“欲因感处复多萌”,则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及其带来的问题。这里的“欲因感处”指的是人在遭遇事情时产生的各种欲望,而“复多萌”则表示这些欲望会不断生出新的念想或想法。这一联通过描绘欲望的复杂性,引出了下文对如何克制欲望的思考。

接下来两句“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则是对如何通过修炼和教育来克服人性中的问题给出了答案。“磨砻须到十分粹”意味着要经过不断的磨练和琢磨才能达到完全纯净的境界;而“克治全教一味清”则表达了需要以一种纯正清明的思想来克服一切问题。这一联通过描绘如何通过修炼和教育来实现人性的升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最后两句“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则是总结了前面的观点,表达了一种完全明了、毫无杂质的境界。这里的“从此”表示从此以后,而“无别体”则意味着达到了一种完全统一、纯粹无暇的境界;同时“真元辉露日光星”则形容这种境界如同明亮的星星一样璀璨夺目、光彩照人。这一联通过描绘一种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于人性本善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整首诗在表达观点的同时,还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意蕴和层次感。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