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编抄高似屋,一门师友重如山。
【注释】编:指书籍。抄:书写文字的纸片,泛指书籍。万卷:形容藏书很多。编抄:指整理、抄写。高:高大;耸立。屋:比喻高大。一门:一门之学。师友:师长和朋友。重如山:比喻师生情谊深厚。
【赏析】这是作者在《书怀五首(其一)》中赞美自己读书勤奋的句子,也是对老师和同学之间深厚情谊的赞颂。诗中说:我收藏了万卷书籍,它们就像一座巍峨的高楼,书架上的书籍堆积如山。我的师长和朋友,他们如同一座座大山,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问资源。
万卷编抄高似屋,一门师友重如山。
【注释】编:指书籍。抄:书写文字的纸片,泛指书籍。万卷:形容藏书很多。编抄:指整理、抄写。高:高大;耸立。屋:比喻高大。一门:一门之学。师友:师长和朋友。重如山:比喻师生情谊深厚。
【赏析】这是作者在《书怀五首(其一)》中赞美自己读书勤奋的句子,也是对老师和同学之间深厚情谊的赞颂。诗中说:我收藏了万卷书籍,它们就像一座巍峨的高楼,书架上的书籍堆积如山。我的师长和朋友,他们如同一座座大山,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问资源。
这首诗是郑君明和郭西门等文人一起创作的,他们在苏州虎丘游玩时,被那里的美景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首诗描绘了虎丘的景色:郭西门站在码头上,抬头望着霞光中的山岭。这里的“矫首”表示仰头的意思,形容他目光高远、志向远大;“霞外岭”则是指远处的山岭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森秀未及探”则表示这里的风景非常秀美,但是还没有人去探索它的秘密;“荒苔吊秋井”则是说这里的荒草覆盖着一口古老的井
《游子吟》是唐代女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半部分极富民歌风格,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母亲对子女的殷切盼望与无限关爱;后半部分则用比兴手法,借“游子”“萱草”等典故,寄寓了子女离家在外时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浅显易懂,却意蕴深远,堪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 译文: 母爱如瑶草,春光浩荡无边际。朝朝暮暮心相系,顷刻分离生忧患。儿呀劝你不要外出,免得让你母亲日夜忧虑。 缝衣针线一丝丝
【注释】 黄河从西北方向而来,说是流经昆仑山丘。 流经的地域不是一座山,而是半壁江山。 上面有莫测的源头,下面有奔流不尽的江流。 万物都在这个机缘中变化,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 明显是天地的心志,不是为了狭隘的谋划。 愚笨的人却使用小计,颠倒是非如同无求。 怎么能得到申不害和商鞅,成为古代伊尹和周公那样的圣人? 【赏析】 《勉学诗》是李白的一首诗,写于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在洛阳与宋若思相识
【注释】 ①“楼下摊钱还上楼”,指楼上的人花钱买东西,下楼后把钱还给楼下的小贩。②扶头:醉酒后头部感到发麻而扶起。③星宿:古代迷信认为天上有二十八宿星座,人的命运与这些星宿有关。④猖狂:放纵、任性的样子,此处形容心情烦躁不安。 【赏析】 《西湖竹枝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之一。此诗描绘了杭州西湖一带热闹繁华的景象。全诗语言通俗流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当时杭州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虎丘三首 郑君明德偕廉夫伯雨诸公同赋次东坡先生韵 客游九龙冈,道出白虎岭。 拄杖谙独登,煎茶汲僧井。 歌客寡俦匹,历览思弥耿。 昆礏抵乌鹊,燕金掷蛙黾。 差将第一义,喻彼山下矿。 坡公诗家豪,性具佛勇猛。 山川与笔力,神鬼助奔骋。 搜冥百怪穷,吊冢孤鹤哽。 宁容沟浍雨,汪洋敌千顷。 情深事偶从,魂在骨未冷。 寒泉兼古木,笼络归隽永。 盘陀延小酌,反照藉馀景。 誓须浮海航,回望孤塔影。 名不系除书
虎丘三首 郑君明德偕廉夫伯雨诸公同赋次东坡先生韵 昔游第一峰,遍数东南岭。 传闻吴阖闾,曾照山上井。 谁期此一杯,玉雁閟孤耿。 夫差小儿态,踊跃类蛙黾。 眼看双龙剑,迹寄山石矿。 再鼓气已衰,功亏前王猛。 成名乞敌竖,车辙断遐骋。 青青土中血,似托仙题哽。 中原泣诸姬,大业弃俄顷。 青荧溪泉动,蔽翳山木冷。 往事何足谈,飘花日初永。 湛卢有馀辉,中夜凌倒景。 好奇谁往候,微月照人影。
【注释】第四桥:位于吴江县东。风水恶:风水指水和风对人的祸福,这里指水势凶猛。中心骨惊:比喻船在大风中摇晃得很厉害。蛟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大水的水怪。有时就:偶尔,有时。庙食:祭祀用的牲醴。鸿雁:鸿鹄、大雁等鸟,此处指候鸟。每岁不南征:每年秋天不向南方迁徙。松江:即松江府,今属江苏。太湖:今属江苏。会合地:交汇处,这里是泛指江南一带。暮雨寒涛交战声:指傍晚时分,雨声和波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独客
这首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组。第一组:“梧桐月”三句:描绘梧桐树下的月夜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第二组:“点笔诗人题夜绿”两句:诗人在月光下挥笔写诗,以“夜绿”象征明月。 第三组:“知更宫女怨秋黄”两句:知更鼓楼上的宫女因秋风而思念远方的人。 第四组:“莫教一叶轻摇落”,“珍重千门被耿光”两句:不要轻言放弃,珍视这美好的时光,让月光照亮千家万户。 注释与赏析: 1. “梧桐月”三句
诗句: - 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 - 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 - 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 - 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 - 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 - 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 - 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 - 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 - 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 译文: - 枕着湖边排列着层层的山峰,茂盛的树木聚集在一起仿佛是一群云朵。 - 走出城郭只有三里路远,方舟渐渐通向山麓
【注释】 1.虎丘:在苏州西郊,有虎丘山和虎丘寺。 2.踞:蹲踞,盘踞。 3.黄炉:指烧制黄金的窑炉。劫:劫数,运数。 4.旃檀:檀香木,一种名贵木材。古林:古树成林。 5.春涧:山中清澈的小溪。 6.引绠:汲水的绳索。 7.石坛:僧人说法或打坐的石头台子。 8.金坡王学士:即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他曾任参知政事
注释: 青衫夜半何曾著,引兴参差杂椒糈。 青衫:青色的官服。 引兴:引起兴致。 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杂:掺杂着。 椒糈(xī):用椒和米制成的一种祭祀用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独处时所感而作。他身穿青色官服,深夜时分却不曾睡觉。他的心情难以平静,思绪纷乱。于是他起身走到窗前,仰望星空,思念亲人和朋友。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信念
【注释】 刘教授:即刘克庄。石塔是宋代著名抗金将领,他曾任浙东安抚使、浙西制置使等职,后被罢官归隐于温州。此诗为作者对石塔的赞颂之词。 长刘:指刘克庄。提正律:执掌正法。折冲:指用武力击败敌人。堂堂:雄壮威武。 少刘峙其躬:年少的刘克庄以一身之力支撑起家族的荣耀(峙,撑)。凛凛:形容气势庄严。百炼刚:比喻坚贞不移。 独立:指刘克庄在历史上的崇高威望(独立,指卓异杰出)。共分渊孟香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王简卿侍郎的才华和品德。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1. 吾子勇出乡,卖文供啜菽。(吾子勇敢地离开家乡,用卖文的钱买豆吃) - 我的儿子勇敢地离开了家乡,靠卖文为生。 2. 谁指石头路,路滑去能速。(是谁指给我石头路,我走得更快) - 是谁指引我走上了石子路?我走得更加迅速。 3. 大溪拍天流,返壑仅盈掬。(大溪水拍击着天空,回到山谷只有一捧) - 大溪水拍击着天空
注释:行人自己要随着杨花飘去,不是杨花心甘情愿地送别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通过描写“杨花”的随风飘散、自顾不暇的行为来抒发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和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感慨。 首句中的“逐”字,是说杨花在风中飞舞着,像一群被风吹动着翅膀的小鸟,轻盈地向前飞去,好像它们要去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地方一样。第二句“不是杨花肯送人”,则是说,杨花并不需要人来送行,它们自己就要飞走
译文 在梅树边晒背晒太阳,清闲自在地相信缘份。 篱笆疏漏编成芦苇填补,窗帘断落绳索连接。 道理存在于贫困之中,天高听不偏向谁偏。 案头摆满了诗书,肝肠寸断吟咏鹡鸰篇。 注释 1. 曝背向梅边:指在梅花树下晒太阳,享受自然之美。 2. 清闲且信缘:生活清闲而相信命中注定的缘分。 3. 篱疏编荻补:形容用稀疏的芦苇修补篱笆。 4. 帘断索麻联:形容窗帘断裂,需要用绳索连接。 5. 道在贫何虑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杨柳正依依”一句,写出了春天景色。“别后人应老,庭前叶又飞”,写友人远行,离别之后,自己也会逐渐衰老,而庭院前的树叶也飘落了,暗示了时间已经不早。“闯檐迎过雁,无语立斜晖”,写诗人站在院门外,看着天空中的大雁飞过,心中充满了不舍。“还忆西楼月,云寒白雪微”,诗人想起西楼的月光,那是他们曾经一起欣赏过的美景,而现在只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