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南夜观天,斗柄长离离。
其间第四星,此点光犹痴。
流空万萤火,照我双鬓丝。
相待沧海月,坐到三更时。
须臾众色尽,造化一事奇。
手中公瑾扇,皎然相发挥。
风翻头上巾,舞过池影西。
惟有鸡冠两树花,一笑如受缠头归。

八月初四夜池上

池南夜观天,斗柄长离离。

其间第四星,此点光犹痴。

流空万萤火,照我双鬓丝。

相待沧海月,坐到三更时。

须臾众色尽,造化一事奇。

手中公瑾扇,皎然相发挥。

风翻头上巾,舞过池影西。

惟有鸡冠两树花,一笑如受缠头归。

注释:

  • 八月初四:农历八月的第四天,即七夕节。
  •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斗柄,即杓(sháo)星。
  • 长离离:形容星星在天空中显得遥远而稀疏。
  • 第四星: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即心宿二,也称为“织女星”。
  • 流空万萤火:形容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的景象。
  • 沧海月:大海上的月亮,常用来比喻月亮的光辉。
  • 三更时:深夜时分,通常指的是晚上九点到十二点之间。
  • 须臾:片刻,瞬间。
  • 造化:自然的造化,自然界的力量。
  • 公瑾扇:周瑜的羽毛扇,常用来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 皎然:明亮的样子。
  • 风翻头上巾:风吹过头顶的头巾。
  • 池影西:指池水的影子在西边。
  • 鸡冠两树花:指两个像鸡冠形状的花树。
  • 如受缠头归:像是接受了很多礼物一样,形容收获颇丰或得到了很多赏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七夕节当晚,独自欣赏夜空中斗柄星、第四星以及流萤的情景。他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手中的公瑾扇在风中摇曳,仿佛被施展了光芒。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池边的两棵树,它们犹如鸡冠,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最后一句“如受缠头归”,既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自己的收获与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夜晚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