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萱堂事已非,百年遗范在丰碑。
颁花玉殿春风暖,奉诏登楼夜漏移。
罢宴已闻修故事,回班那复见新仪。
音容寂寞应仙去,香火因缘只自知。

【注释】

郑国太挽词四首:指《唐宋八大家文集》中李商隐的《祭柳员外文》《祭柳柳州员外文》。

萱堂事已非:萱堂,即母亲之室。事已非,即母已去世。

百年遗范在丰碑:百年,犹言千秋,意谓此辈人物永垂不朽。遗范,遗留下来的典范。丰碑,指高大而厚重的石碑,比喻功德昭著的碑铭。

颁花玉殿春风暖:颁花,颁发花名;玉殿,指帝王所居的殿堂。春风暖,春意融和,喻皇恩浩荡。

奉诏登楼夜漏移:奉诏,指接受皇帝诏命。登楼,指登上宫殿。夜漏移,夜间计时器上的刻度移动,喻时间流逝。

罢宴已闻修故事:罢宴,停止宴会。修故事,即修订旧典。

回班那复见新仪:回班,回宫,还朝。新仪,即新制度。

音容寂寞应仙去:音容,指人的声音和面貌。寂寞,空虚。应,似乎、仿佛。

香火因缘只自知:香火,佛教用语,比喻因果报应、轮回转生等宗教概念。因缘,佛家语,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泛指一切条件。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亡母的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母亲生前的美好事迹以及她离世后的种种情景,展现了母亲一生的辉煌与伟大。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的无尽哀思和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一夕萱堂事已非,百年遗范在丰碑”,直接点明了主题——母亲的离世。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母亲生前的美好事迹,这些事迹不仅体现了她的才华和智慧,更彰显了她的伟大品质和高尚情操。这些美好的回忆使得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更加深刻。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开始转向现实,描述母亲离世后的情形。“颁花玉殿春风暖,奉诏登楼夜漏移。”这句话描绘了母亲离世后的凄美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在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是母亲生前的辉煌与伟大,另一方面是母亲离世后的寂寞与凄凉。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哀思更加深沉,同时也更加凸显了母亲一生的辉煌与伟大。

诗人继续描写母亲离世后的情景。“罢宴已闻修故事,回班那复见新仪。”这里的诗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罢宴,意味着宴会结束,人们开始休息。修故事,即修订旧典。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纪念母亲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回班,即返回宫中或朝廷。新仪,指新的制度或规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们回到宫中或朝廷后,又开始忙碌地处理各种事务。然而,他们却无法忘记母亲的教诲和教导,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母亲的安息。

最后两句“音容寂寞应仙去,香火因缘只自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无尽哀思和怀念之情。音容寂寞,意指母亲的面容已经变得陌生和模糊。应仙去,即似乎已经离开人间而去。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精神的寄托和传承。

这首诗通过对母亲的追忆和怀念,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