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腹东床众莫奇,堂堂吾弟独君知。
交亲未及亲三岁,沦丧俄惊共一时。
琴在我方悲子敬,礼存谁为哭言思。
山阿幽室千年閟,挽语空吟靖节诗。

注释:

陈叔美挽词:这是一首悼念朋友的诗。

坦腹东床:指东汉末年,刘备曾请诸葛亮(卧龙)出山做官,诸葛亮到他家作客时,他躺在床上与客人谈话。比喻对人诚恳相待。这里指陈叔美和诸葛亮一样,待人诚恳。

堂堂吾弟:意即我的这位弟弟非常了不起。堂堂:形容人有威风,很有才干的样子。

独君知:只有你(诗人)知道。君:敬辞,称对方为君,相当于您。

交亲未及亲三岁:指作者和死者交情并不深厚,只比三年稍长些。

沦丧俄惊共一时:指在作者和死者去世的同一时间内,两人都遭到了不幸。沦丧:遭遇不幸,指死亡。

琴在我方悲子敬:指作者听到别人弹琴时,想起自己与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晋朝书法家、文学家)的友情而悲伤。子敬善弹琴。

礼存谁为哭言思:指即使不亲自去祭奠,也要表示哀思。

山阿幽室千年閟:指坟墓在山的一角深处,多年不见阳光。閟,同“闭”,关闭。

挽语空吟靖节诗:指作者在哀悼朋友的同时,也怀念着自己过去的生活和经历。靖节公: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等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陈叔美写给一位朋友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哀伤之情。诗中,诗人以坦诚的态度,深情地回忆了与友人的友情,表达了对亡友的思念和对生死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反思。

首句“坦腹东床众莫奇,堂堂吾弟独君知”,诗人回忆起与亡友相识的情景,感叹自己与亡友的关系与众不同。这里,“坦腹东床”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讲述张良在刘邦面前坦露心迹,刘邦对他产生了信任。这里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亡友对自己的信任和友谊。而“吾弟”则是诗人对亡友的亲切称呼。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与亡友深厚的友情,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转向对亡友的悼念之情。“交亲未及亲三岁,沦丧俄惊共一时。”诗人回想起与亡友的交往时光,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他们的生命就这样匆匆结束。这里的“沦丧”一词,既表达了亡友的不幸命运,又暗示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悲哀。

诗人开始表达对亡友的悼念之情。“琴在我方悲子敬,礼存谁为哭言思。”诗人回忆起亡友生前喜欢弹琴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哀伤。而“礼存谁为哭言思”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追思之情。这里,“礼”指的是儒家的礼仪,“为哭言思”则是对亡友的悼念和追思。

诗人转向对自身生活的描述。“山阿幽室千年閟,挽语空吟靖节诗。”这里,“山阿幽室”是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隐居于庐山的一个幽静处所。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而“挽语空吟靖节诗”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总结。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追思和怀念,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以对亡友的追思和缅怀来结束全诗。“山阿幽室千年閟,挽语空吟靖节诗。”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悼,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