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
独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王逢原诗编者因成短韵逢原广陵人死年二十八岁。此句为《客有示余王逢原诗编者因成短韵逢原广陵人死年二十八岁》的首句,以下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解析
  • 古人深恨不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未能在同一时期的深深遗憾。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或文化巨匠,而“不同时”则暗示了这些人物在生前可能并未有机会或条件去交流或合作。
  • 虽得同时不识之: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却无法相互了解和认识。这反映了一种时代的隔阂和个体的孤立感。
  • 独把遗编想风质:诗人独自翻阅着古代留下的书卷,试图从中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气质与精神。这里的“遗编”指的是古代的文献书籍,而“风质”则是指这些书籍所体现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 皇天何负十年期:诗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上天能够不负他的十年期许。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
  1. 译文对照
  • 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
  • 独自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1. 关键词注释
  • 逢原:即“遇原”,意味着偶然遇到或意外发现。
  • 广陵人:指南朝梁国广陵郡的人,这里特指王逢原。
  • 死年二十八岁:表示王逢原的去世年龄是二十八岁。
  • 遗编: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
  • 风质:这里指文人或历史人物的气质、风范。
  1. 赏析
  • 此诗通过回顾历史与感慨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以及个人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时”的遗憾和“独把遗编想风质”的努力,深刻揭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个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之间的关系。
  • 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知识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无限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