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清凉,寂照法界。
以沙门相,藏世间解。
谷响入耳,性不可为。
青莲出水,深不可窥。
万象纷披,花开古锦。
启迫群氓,与甘露饮。
哲人去矣,资何所参。
即事之理,塔锁终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扬清凉国师的五言律诗。全诗以宝月、青莲等为意象,借物喻人,赞颂了清凉国师高超的佛学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范。
首联“宝月清凉,寂照法界”,描绘了清凉国师如宝月般清亮、宁静,其心境如同法界般寂静而广阔。这两句既表现了清凉国师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颔联“以沙门相,藏世间解”,进一步揭示了清凉国师的修行境界。他虽然出家为僧,却能深藏不露,将世间的智慧与悟性隐藏于心。这既是对清凉国师修行方式的赞美,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颈联“谷响入耳,性不可为”,以大自然的声音比喻清凉国师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如同山谷中的回声,悠扬而深远,无法触及。这两句不仅表现了清凉国师的高深修为,也表达了诗人对他内心世界的深深敬畏。
尾联“启迫群氓,与甘露饮”,则描绘了清凉国师与众生共享佛法之甘露的情景。他的教诲如同甘露般滋润着众生的心灵,使他们得以解脱烦恼,获得新生。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清凉国师的慈悲之心,也表达了人们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哲人去矣,资何所参”,则是对清凉国师的离世表示哀悼。他的离去让众人感到遗憾,但他留下的智慧与教诲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这既是对清凉国师一生所作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高尚品德的赞誉。
这首诗通过宝月、青莲等意象,展现了清凉国师的修行境界;通过谷响、甘露等自然景象,表现了他的内在修为;通过哲人去矣等句子,传达了对清凉国师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颂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