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
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解析】
本诗题下注:“大暑”。大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大暑时节,人们常常感到闷热难耐,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节身心。此诗就是诗人在大暑时所写,抒发了在酷暑中寻找清凉的感受和心境。
大暑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
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注释:
(1)“轻轻”,轻轻地。“丝葛”,指葛衣。“汗如蒸”形容天气炎热,汗水像雨点一样往下掉的样子。“空有云雷未见灵”,意思是天空中电闪雷鸣,但却没有一点凉风吹过来的感觉。“灵”,形容词词尾,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风灵。
(2)“安得”句,意为怎么能得到长生不老的秘诀?“长不老”,永远年轻。“岂”,哪。“忘形”,忘记自己的身份地位。
(3)“谩摇”句,意思是说即使我不停地摇晃着手中的扇子也感到十分疲倦。“谩”,徒然。“纨扇”,用薄绢制成的扇子。“终嫌倦”,总是觉得不够凉爽。“金罍”,古代的一种酒器,用青铜铸成。“恐醒”,害怕酒醉了。
(4)“赤脚”句,意思是赤脚踏在结满薄冰的石头上,担心会摔倒。“踏冰”指踏着冰块行走。“疑未稳”,“疑”通“怡”,愉快、舒适的意思。“清泠”指清澈凉爽的水声,即流水潺潺的声音。
赏析:
《大暑》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白描手法描写了夏日里炎热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炎炎夏日的厌恶,以及对清新凉爽自然景色的向往之情。
首联“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不见灵”,描绘了夏日里炎热的气候和闷热的环境,通过“轻”、“空”、“汗如蒸”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夏日里闷热的氛围。同时,“云雷”指的是天上雷电交加的天气,而诗人却说“不见灵”,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天气的无奈和反感。
颔联“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当下生活的无奈。这里的“安得”一词,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理想状态的渴望,而“忘形”则是指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
颈联“漫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则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天气下的苦闷心情。他不断地摇晃着手中的扇子,却总觉得不够凉爽;而想要喝一口烈酒,又怕醉酒后失去清醒的状态。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尾联“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他赤脚踏在冰凉的冰块之上,虽然有些危险,但却感到异常舒适和惬意。同时,他还在林下寻找清凉的水声,以解暑渴。这一部分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了夏日里炎热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炎炎夏日的厌恶和对清新凉爽自然景色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反思,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