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蝶谩寻花后叶,功名犹寄鼎中羹。
开樽好席瑶林下,香堕金卮得素琼。
【注释】
①蜂蝶:指花中昆虫。
②鼎:古代烹煮器物。
③瑶林: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指筵席。
④得素琼:形容酒香浓郁。素琼,即白珠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自问自答。首两句写诗人在功名利禄面前的淡薄之态,“功名犹寄鼎中羹”,功名富贵如同鼎中的羹一样,是暂时的,不可依赖。后两句写自己超然物外,醉心于美酒佳酿之中,享受着清幽雅致的生活。全诗意境高远。
蜂蝶谩寻花后叶,功名犹寄鼎中羹。
开樽好席瑶林下,香堕金卮得素琼。
【注释】
①蜂蝶:指花中昆虫。
②鼎:古代烹煮器物。
③瑶林: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指筵席。
④得素琼:形容酒香浓郁。素琼,即白珠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自问自答。首两句写诗人在功名利禄面前的淡薄之态,“功名犹寄鼎中羹”,功名富贵如同鼎中的羹一样,是暂时的,不可依赖。后两句写自己超然物外,醉心于美酒佳酿之中,享受着清幽雅致的生活。全诗意境高远。
这首诗描绘了采蕨人的生活艰辛,同时批评了统治者的剥削。 首句“皇天养民山有蕨”,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赞美和保护意识。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食物来源。因此,诗人认为应该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过度开采。 第二句中的“朝掘暮掘山欲崩”,形象地描述了采蕨者为了生存而不断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这种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已经引起了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市桥春涨 送春骤雨若倾盆,霁晓漫漫潦涨翻。 自愧未穷观水术,石阑徙倚到黄昏。 注释: 市桥:指汴河上的桥梁,汴河是北宋的一条大运河。春涨:春天河水上涨。 骤雨若倾盆:形容雨下得急而多,好像有盆倒下来一般。 霁晓:天晴。漫漫:无边无际、浩渺的样子。 潦:积水。翻:泛滥。 未穷:无法穷尽。 徙倚:徘徊,逗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汴河上看到春汛来临时所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①“觉华”:即觉华岛,位于今上海市宝山区,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②“烟雨”句:意谓觉华寺周围的山林在烟雾中笼罩,蒙蒙细雨使山色空蒙,不见其形。③“过客”句:意谓寺庙里的钟磬声远远传来。④“兰若”,意为僧舍。⑤“但闻”句:意谓只有偶尔听见几声钟磬声而已。⑥赏析:此诗首联写觉华寺周围环境。前一句描绘觉华寺周围丛林幽寂的环境,后一句写烟雨蒙蒙,山色空蒙
【注释】 江岸:江边。正白:正盛开。细雨斜飞:雨丝斜飘。 行客:指远行的人,泛指行人。三冬:冬天三个月。北去:往北方。一棹:船桨。南归:向南返回。将军:泛指南宋名将岳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开头两句写景,“江岸梅花正白,船头细雨斜飞”,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梅开而细雨斜飞,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两句点明时令与季节: “行客三冬北去,将军一棹南归。”
【注释】 汉中:今陕西省南郑一带,是古汉中郡治,地处秦巴山岭。沃野:丰饶的田野。关中:指今陕西关中地区,古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四五百里:形容地方广阔。烟蒙蒙:烟雾弥漫,指山多雾重,景色苍茫。黄云连天:形容夏季炎热。夏麦熟:指夏天小麦成熟。水稻:泛指各种农作物。 七月八月:指农历七、八月间。䆉稏(jiǎn zhēng):庄稼成熟的意思。一家往往收千钟:形容家家户户都收成颇丰。 行人
这首诗的原文是:罢籴行 边头八月秋田熟,南村北村夜舂粟。 大平车子走无轮,载米入场声辘辘。 官置斗斛人自量,市价日与时低昂。 得钱却载车上去,出门掉臂归山乡。 老翁扶杖笑且语,大儿踏歌小儿舞。 酒酣歌罢喜复悲,却忆前年输籴苦。 田头刈禾人未归,吏已打门嗔我迟。 名为和籴实强取,使我父子长寒饥。 今年官场有籴米,卖米得钱固其理。 力排众议改旧法,闻说郎中人姓李。 小民无力酬天公,但愿谷米年年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题目为《汉中行》。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荒村相对两呜咽”,这句描述了荒凉村庄的景象。"相对"指的是彼此面对,"呜咽"形容哭声凄凉,仿佛哽咽。 译文:荒凉的村庄里,我与你面对面地哭泣。 第2句:“收泪问我何方来”,这句表达了对诗人的同情和关切。"收泪"表示止住泪水,"问我何方来"意味着询问诗人的来历。 译文:擦干眼泪,我问你是否从远方而来。
【注释】 宴琼林:指皇帝的宴会。 牡丹: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景、人民生活和抒发政治见解,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所以人们称他为“白香山”,又称“诗鬼”。 已览遍:已经看过了。韶容:美好的容貌。 花王:这里指牡丹。 魏妃: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号太真(或作太真妃)。天与色:天生丽质。天资美。 姚黄:牡丹的一种,色彩艳丽,故名。 十洲仙岛:传说中的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瑶池月/瑶台月 其二 烟波行 诗句解析与翻译 - “扁舟寓兴,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诗人通过扁舟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在江湖上航行,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但他依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 “忘机对景,咫尺群鸥相认。”: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和名利,与远方的鸥鸟产生了深深的亲近感。这种心境如同一幅画,让人心旷神怡。 - “烟雨急、一片篷声碎,醉眼看山还醒
【注释】 1.梅花:又名“梅”,是蔷薇科落叶乔木,花大色香,品种较多。在中国文化中,梅花寓意高洁、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2.神化:指神灵的化身或神迹,此处指梅花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品格。 3.横空:直指天空,形容梅花枝干挺拔,傲然挺立,不受拘束。 4.木末荣:即“木末”,树木最下面的枝干;荣,繁盛。形容梅花在枝干上盛开,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5.凝住雪花都不下:即“凝住雪花也不落下”
【注释】 1. 花傍水边:指梅花在靠近江边的地方。窥缥缈:看它像烟雾一样飘渺。2. 月来花上失蝉娟:月亮照在梅花上,使梅花失去了往日的娇媚(蝉娟:形容梅花洁白、美丽)。3. 长教风脚微如线:长教:总是,无时无刻不。风脚:指花瓣上的露珠。微如线:形容露珠细小如同细丝。4. 时把真香为我传:时常将梅花的香味带给我。时:时常。5.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咏梅之作。“花傍水边窥缥缈”
【注解】: 1)梅花:又名腊梅、墨角儿,花有白、粉、黄等色。腊梅在冬末开花,故称“腊梅”。 2)枝:指梅花的茎干。 3)南北:方向。 4)对雪:面对白雪。 5)分:辨别。 6)腊后:即农历十二月以后,为腊月。 7)相宜:适宜。 8)尤:更。 9)醉:陶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于风雪之中;下片写自己与梅花一样,不怕寒苦,不惧风雪,也愿和梅花一同傲立雪中
【注释】 梅花:又称“春梅”,是冬季开花的植物。其特点是花苞初绽,花瓣尚未全展,枝干便已凌寒独放。 九春和气:指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 晓来烂熳(làn màn)惊人眼:意思是在早晨开放得灿烂迷人,令人惊讶。 只谓寒林:认为只有寒冷的树林才有雪。 【赏析】 《梅花》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梅花的高洁来比喻人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傲不群、超然尘世、清高绝俗的思想感情。此诗前两句赞美梅花的清香和美丽
梅花 其七 酦醅新酒人间熟,蓓蕾寒梅岭上开。 亲自折归樽畔去,几回寻向雪中来。 注释: 酦醅:指新酿的米酒。 人间熟:指在人间已经酿造成熟。 蓓蕾:指梅花的花朵尚未开放。 寒梅岭上开:形容梅花在寒冷的山上开放。 亲自:指诗人亲自动手。 折归:指采摘。 樽畔:指酒杯旁边。 几回:几次。 向雪中来:形容梅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花在寒冷的山上绽放的美丽画面
注释:自从梅花开放吟诵为何这般辛苦,未曾见到春天来临更应珍惜时光。天赐异香分辨雪,不让它埋没在乱石幽谷中。 赏析:此诗首句写花发而人不吟,是说诗人对赏梅怀有独到的感受,他以花为友,花也似乎懂得他的心绪,所以花开而人不吟咏。次句写春光已至,而自己却未见到,这是说诗人对春色的喜爱与珍重,他不愿错过任何美好时刻。第三、四句写梅花的香气与雪的不同,诗人赞美梅花的异香,它能够分辨出雪,不被埋没于山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