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榆荚卫行人,十里遥堤一色春。
多为利名怜此景,未能怜得自由身。
登汴堤
杨花榆荚卫行人,十里遥堤一色春。多为利名怜此景,未能怜得自由身。
注释
杨花:柳絮、杨花,这里借指杨柳树的花。榆荚:榆树的果实,形状像钱,这里借指榆树叶子。
卫行人:守卫的人。
十里遥堤:长堤上种着杨柳树。
一色春:一片春天的景象。
怜(lián):爱惜,怜惜。
自由身:无拘无束的身体状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汴河岸边杨柳树和榆树叶子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为了利益而牺牲自然美景的现实。
第一句“杨花榆荚卫行人”,诗人以杨花和榆荚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杨花和榆荚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在春风中飘舞,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第二句“十里遥堤一色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美丽的景色。长堤上种着杨柳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就像一幅画卷,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第三句“多为利名怜此景”,诗人在这里揭示了人们的真实想法。人们为了追求名利,往往忽视了自然美景的存在。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忘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句“未能怜得自由身”,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羡慕那些能够真正欣赏大自然美景的人们,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享受自由的生活。然而,他自己却因为名利而失去了自由身。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不满。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大自然的美丽,不要为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