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歌笑与谁期,便破霜风拂袖归。
何日却来金阙下,高吟相引到精微。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来回答。一般说来,感情倾向的把握,可以抓住诗歌的抒情方式、表现的具体内容等来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则可以从意象创造、手法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分析。本题中,“闽山歌笑与谁期”一句中的“闽山”是福建的一座名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家乡。“便破霜风拂袖归”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一挥衣袖,就乘着秋风离开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何日却来金阙下,高吟相引到精微”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京城,高吟相引到精微呢?这里的“金阙”指代的是朝廷,表达了诗人渴望入京为官,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
【答案】
①闽山:即福建的一座名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②笑:欢笑。③期:期待。④便:就。⑤破:冲破。⑥霜风:秋风。⑦拂袖:挥手。⑧归:离开。⑨金阙:皇宫。⑩精微:精妙微妙之处。
赏析:
首句“闽山歌笑与谁期”,意谓在闽山之巅放声高歌,笑问谁能与之相期。这既是写景,更寓含了作者的豪情壮志。闽地的山水之美,自然激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气,于是诗人不禁放声高歌,笑问天下英雄,谁能与我共同分享这一美景。
次句“便破霜风拂袖归”,则是写自己乘着秋风,一挥衣袖,离开了闽山。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秋风拟人化,使之具有了凌厉的力量,仿佛能够冲破一切阻碍,将诗人带离故乡,远赴他乡。这种写法,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风的力量,也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和不安。
第三句“何日却来金阙下”,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许。这里的“金阙下”指的是京城,也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诗人用“却来”一词,表现出他对入朝为官的渴望。然而,他又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愤。这种反问,既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最后一句“高吟相引到精微”则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高吟”是指高声吟咏,“精微”则是精妙微妙之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何时才能再次回到京城,高吟吟咏,引领众人达到精微的境界。这里的“引”字,既表示了引领的意思,又暗含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期望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家乡、奔赴京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入朝为官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