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法曾传莫己知,两山禅定了何疑。
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
在宋代黄裳的《六祖传付偈颂 其二 三祖》中,我们得以一窥禅宗思想深邃与精妙。这首诗通过描绘“衣法曾传莫己知,两山禅定了何疑。本无一物非何有,大道宁嫌得小儿”的情景,展现了禅宗对于悟道、修持和解脱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该诗逐句解释:
- “衣法曾传莫己知”:这句表达了禅宗的一种观念,即真正的衣钵(即教义)并非由某位特定的传承者直接传授给弟子的,而是需要弟子通过自我探索和领悟才能得到。这里的“莫己知”强调了禅宗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 “两山禅定了何疑”:禅宗认为,修行者在达到某种境界时,会看到世界的空无本质,这时不应有任何疑惑。这里的“两山”可能指的是禅宗中的两种不同修行状态或境界。
- “本无一物非何有”:这表示在禅宗里,一切万物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现象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而是由因果关系构成的。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物质主义和实在论的观点。
- “大道宁嫌得小儿”:这句话意味着,即使一个小孩也能领悟到大道的真谛,显示出大道的普遍性和开放性。
- “华岂曾生种亦无”: 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禅宗的宇宙观,即世界不是由任何固定的种子或实体所构成,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 “迩来何事得神珠”:这可能是在描述禅宗中追求精神觉醒的过程,就像找到一颗神奇的珍珠一样珍贵和重要。
《六祖传付偈颂 其二 三祖》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古诗,它还深刻地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个人的内在体验和对世界的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接纳生活的全部真相。这首诗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去体验世界,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