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昨夜破枯株,借问天公有意无。
莫是卧龙踪迹困,放开头角入亨衢。

【注释】

雷击:指雷电击中,比喻突然发生的变故。

南剑州谯门柱:南剑州(治所在今福建南平),谯门,即谯楼,是古代城门上瞭望报时的高楼。

天公:天上的神仙或神意。有意无意:表示神的旨意或行为不明确。

卧龙:指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人称卧龙先生。

亨衢:通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亨,大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谪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雷击南剑州谯门柱”,用典,暗喻自己遭受打击、挫折。雷击,象征打击、惩罚;南剑州谯门柱,指诗人被贬的地方,象征着受罚之地。

次句“风雷昨夜破枯株”,写诗人被贬后的心情。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这是自然现象;而昨夜,则是诗人被贬后的一段时间——夜不能寐之时。

“借问天公有意无”,是说:“天公”是否故意这样做呢?“天公”是指皇帝。这里诗人以“天公”自代,说自己是被贬谪之人,而皇上却有好生之德,没有将他们置于死地。

“莫是卧龙踪迹困”,这是诗人自我解嘲的说法。卧龙,指隐居山林、待到时机成熟再入仕途的诸葛亮(字孔明)。这句诗的意思是,或许正是因为我像诸葛亮那样有才能,才被贬到这穷乡僻壤。言下之意是自己被贬是因为才华出众而被妒忌。

“放开头角入亨衢”,是说:既然天公有意,那我就放开头角,入朝为官。“亨衢”是四通八达的大道,这里用来形容官场的道路。

全诗通过描写被贬途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自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诗中运用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