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云先生由内观,谓使妻子忘我难。
顾予且不自有父,安得有汝为悲欢。
武林溪上乃所寄,今且几岁无往还。
源头流水去复去,落花缤纷春屡残。
秦人汉世不须问,寂然自在桃花湾。
嵩岳游人忽相逐,群碧插空三十六。
渔人不见空怀想,路迷山口今谁访。
几时行,几时归。
本无行止吾何疑,岂将眼力随尘机。
行亦可,归亦可。
长沮桀溺非通道,此生未必山中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思考。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大意。诗的第一句“卧云先生由内观,谓使妻子忘我难。”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思考如何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超越世俗的生活。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冥想等方式,才能使妻子忘记他的存在,即所谓的“无我”。
第二句“顾予且不自有父,安得有汝为悲欢。”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认为他自己没有父亲,无法体验到家庭的快乐和悲伤。而他的妻子却能够体验这些情感,因为她知道有人在乎她。
诗中的“武林溪上乃所寄,今且几岁无往还。”“武林溪上”是指一个宁静的地方,诗人选择在这里寄身隐居。然而,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这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兴趣已经减退。
诗中的“源头流水去复去,落花缤纷春屡残。”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春天的怀念。诗人认为大自然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就像水流一样。而春天的花也纷纷凋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的几句“秦人汉世不须问,寂然自在桃花湾。”“秦人汉世”是指过去的朝代,诗人认为过去的历史已经过去了,不再重要。而他现在身处桃花湾,感到自己非常自由自在。
诗中的“嵩岳游人忽相逐,群碧插空三十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嵩岳的游人纷纷追随而去,山间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转向了现实生活:“渔人不见空怀想,路迷山口今谁访。”“渔人”是指那些生活在山上的人,他们可能不知道山下发生了什么。诗人因此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应该到哪里去寻找。
诗中的“几时行,几时归。本无行止吾何疑,岂将眼力随尘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是没有固定的轨迹的,我们不需要跟随世俗的眼光去看世界。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